![]() |
“咱們應在一組發展菊花,把短平快產業項目和長遠增收產業項目進行間作……”近日,在故陵鎮寶興村村支兩委會上,村支書朱迎春第一個發言,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經過村民代表的討論,他的想法被大家采納,此時,朱迎春緊繃的臉方才舒展開來。
荒蕪地里種上棗樹苗
寶興村一組地處寶興村與紅坪村的交界處,海拔1160米,常年氣溫較低,村里的年輕人在外務工,留在家里的勞動力較少,導致大片土地荒蕪,雜草叢生,無從下腳。
自脫貧攻堅以來,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寶興村村支兩委結合實際,積極探索發展之道。2016年,村支兩委征得村民們的同意,決定在寶興村一組率先試點,在此開荒,一場墾荒戰就此打響。村里邀請了專業人員多方考察、論證,得出的結論是——這片土地上可種植棗樹。
由于寶興村一組大部分土地是荒地,開荒難度較大,遭到了少部分村民的反對,為征得村民的同意,村主任周曉陽挨家挨戶地走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得到了一組63戶村民的同意。在征得上級主管部門的資金支持下,經過采取土地流轉及農戶用土地入股的方式,共征用土地80畝,農戶還投資投勞5萬元。
在村支兩委的帶領下,目前已栽植5500株棗樹,成活率達85%。遠遠望去,點點綠色成了這片土地最美的裝飾,一條光明的產業路被淌了出來。
棗樹苗間種菊花當年見效
朱迎春眼看著棗樹種了下去,但等到投產豐收要好幾年,這么長的時間,如何讓村民增收?這又成了朱迎春的一塊心病。
今年3月,朱迎春在寶興村五組看到村民鄧龍全正在管護地里的菊花,朱迎春走上前,看見鄧龍全將菊花栽種在油橄欖林之間,經過詢問,得知鄧龍全每年的菊花收入有5000多元。朱迎春從中得到啟發,他決定發動寶興村一組的農戶在棗樹基地間種菊花。
說干就干,今年5月初,寶興村一組農戶在棗樹苗木基地栽了4萬株菊花苗,如今,一株株菊花苗木長勢良好,朱迎春的臉上綻放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采訪中,朱迎春向記者算了一筆賬,菊花今年能增收,預計每戶收入有2500至3000元。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寶興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產業帶動,按照“長短結合”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青棗、菊花產業,并采取“大戶示范帶動”與“股份合作抱團發展”相結合的模式,確保了農戶近有增收項目,遠有可持續增收項目的保障。
(記者 王彬彬 通訊員 鄒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