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鈞 戴娟
![]() |
渝中半島夜景。唐安冰 攝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4月視察重慶時指出,要更加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總書記殷切希望重慶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努力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
這是總書記從全局中謀劃重慶一域作出的戰略指引,是總書記在新時代賦予重慶的重大使命、交給重慶的戰略任務。
巴渝兒女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全市上下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熱潮,用心學進去、用情講出來、用力做起來,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日益深入人心、正在落地生根。全市上下立即行動,銳意進取,以奮發有為的姿態,扎扎實實把總書記殷殷囑托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
火紅的5月,火熱的重慶。
這是一個開滿鮮花的時節,也是一個展示風采、收獲喜悅的時節。
自今年5月以來,短短一個多月,2019中國云計算和物聯網大會、上海合作組織地方領導人會晤、第二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一帶一路”陸海聯動發展論壇等一系列大型國際性會議活動相繼在重慶舉行。
八方賓客匯聚山城,世界目光聚焦重慶。
共享機遇,互利共贏。盛會連臺,為重慶和世界鋪設起開放合作的橋梁,帶來的不僅是向世界展示重慶形象的大好時機,更為重慶注入發展新活力。
盛會連臺,嘉賓滿堂
——短短一個多月,一系列大型國際性會議活動相繼在重慶舉行,向中外展示重慶開放新形象
風起巴渝,潮涌大江,放眼四海,擁抱開放。
5月14日,2019中國云計算和物聯網大會在重慶舉行。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布賴恩·大衛·約瑟夫森在內的百余名海內外院士、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在重慶分享大數據智能化的智慧。
令人欣喜的是,這一盛會有望永久落戶重慶。未來,重慶或將實現上半年擁有中國云計算和物聯網大會,下半年擁有中國智博會的“雙會格局”。二者互為呼應,將為重慶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增添強勁動力。
5月14日-16日,2019上海合作組織地方領導人會晤在重慶舉辦,6個上合組織成員國和4個觀察員國的共計25個省州長(議長)或副州長,以及國內11個省區市代表團等參會。
上合組織秘書長諾羅夫發來賀信,稱重慶是中國重要中心城市、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是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者。在重慶舉辦此次會晤,為上合組織進一步開展互利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天時間里,重慶與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舉行3場主題交流會,集中簽約8個項目,一致通過《重慶倡議》。經過雙邊、多邊的交流與合作,大家加深了相互理解,增進了互信友誼,取得了豐碩成果。
5月16日-19日,“并肩同迎開放新時代,攜手共謀發展新作為”——新時代西部發展的新樂章,在第二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西洽會)上奏響。
95個國家和地區,國內30個省區市,2個特別行政區,7個副省級城市,7800多家企業(機構),7萬多名嘉賓和客商參展參會,共謀中國西部地區新一輪開發開放新機遇。
西洽會,讓客商收獲滿滿。
271個國內外項目在西洽會上簽約,簽約總額5497.8億元,互利合作理念廣泛深入人心,投資洽談成果豐碩。
西洽會向世界生動展示了一個更加開放活躍、欣欣向榮的中國西部,重慶在西部地區的綜合實力和支撐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5月16日,Asia300全球商業論壇重慶峰會拉開帷幕,300余名全球政商界人士齊聚重慶,共同討論“一帶一路”倡議下亞洲地區合作的新商機。多位嘉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非常看好重慶的發展前景,希望能在重慶尋求更多合作。
5月26日-31日,“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在重慶開鑼。
這場技能大賽是中國迄今為止承辦的邀請國家、地區和外籍選手最多的世界技能比賽,共吸引44個國家和地區的698名人員參賽,境內外近5萬人次觀摩。
大賽促成11個國家和地區的57家單位達成42項合作,讓“技能合作、共同發展”大賽主旨在重慶得到弘揚,技能提升為促進經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釋放無窮力量。
5月28日,2019“數字中西”阿里巴巴數字化跨境貿易峰會在重慶召開,市商務委將攜手阿里巴巴在重慶打造100家跨境電商星級標桿企業,提升企業自主“出海”能力。
5月30日,以“智能進化 平臺應變”為主題的華為重慶智能化城市峰會在重慶舉行。500余名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智能時代下重慶數字化轉型的機遇與挑戰。
6月3日,“一帶一路”陸海聯動發展論壇在重慶開幕。來自30多個“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國的近百名政黨政要、智庫學者、工商界人士共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大計,共創陸海聯動發展新未來。活動期間,與會代表就“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陸海聯動發展達成廣泛共識,重慶市政府與“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共同發布了《“一帶一路”陸海聯動發展論壇重慶倡議》,呼吁各方應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發揮陸海交通的比較優勢,推動陸地經濟與海洋經濟協同并進,加快地區國家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促進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逐步構建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
發揮區位獨特優勢,全面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這是新時代重慶的重大使命和戰略任務。
這個5月,注定精彩。一系列密集的會議活動,讓重慶向全世界展示了開放新形象。
來渝參加活動的嘉賓紛紛為重慶的發展點贊,暢談合作。
斯洛文尼亞前總統達尼洛·圖爾克說,“在‘一帶一路’陸海聯動發展過程中,重慶是一個先行者。”這個論壇能夠幫助重慶在世界舞臺上更好“發聲”,促進重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發揮更多積極作用。
統一俄羅斯黨總(中央)委員會委員、俄中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地方合作理事會副主席阿爾喬姆·謝苗諾夫說,重慶很多方面的發展經驗值得俄羅斯的一些城市借鑒。重慶這種通江達海的通道式建設,是推動重慶發展的重要因素。
西班牙共產黨主席何塞·路易斯·森特利亞贊嘆,“重慶是一座非常有活力的城市。我認為重慶和西班牙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馬德里可以作為重慶和西班牙各城市的連接點,促進彼此互聯互通。”
德國安薩州副議長加勒特表示,在德國能強烈感受到“一帶一路”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中歐班列(重慶)讓德國和重慶的溝通往來更加頻繁。“安薩州位于德國西部,重慶位于中國西部,我們之間會有更多合作機遇!”
重慶,正以更為開放和主動的姿態展現在世界面前。
內陸城市,開放前沿
——隨著大通道、大樞紐、大口岸建設,中歐班列(重慶)、“陸海新通道”、“渝滿俄”班列全面提速,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長江經濟帶在重慶實現“融會貫通”
重慶既要讓世界看到,更要讓世界看好。
為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重慶開拓進取,加快做大一批開放平臺,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呈現新態勢。
5月27日,“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第1000班班列,從重慶團結村站駛出。
從每月一班,到天天發班,“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目的地已覆蓋全球6大洲,通達全球76個國家和地區的180個港口。運輸貨物品類包含汽車配件、電子產品、建筑陶瓷、糧食、生鮮凍貨等300多個品種。
在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重慶積極推進打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對外大通道,構建鐵公水空四式聯運物流大樞紐。重慶已從偏居一隅成為開放前沿,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重慶率先開通向西直達歐洲的中歐班列和向南通達東南亞的“陸海新通道”,形成四通八達的國際物流大通道體系,已實現“一帶”與“一路”的有機銜接。
向東,重慶通過長江黃金水道出海;向西,中歐班列(重慶)直達歐洲;向南,“陸海新通道”通達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向北,“渝滿俄”班列直達俄羅斯。
其中,中歐班列(重慶)截至今年5月底,已累計開行超過3700班,市外貨物占比達到60%以上,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地位初步凸顯。
隨著中歐班列(重慶)、陸海新通道班列相繼在果園港開行,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長江經濟帶在重慶實現“融會貫通”。
果園港瞄準“世界中轉站”的新目標,全速開啟智能化升級——港區前沿16個5000噸級泊位已全部建成并投用,港區“前港后園”和“鐵公水”聯運基本實現,并形成集裝箱80萬標箱、件散貨600萬噸、滾裝商品車70萬輛和鐵路500萬噸的吞吐能力。
著力打造大通道、大樞紐、大口岸,重慶的開放平臺越做越大,提供的服務不斷升級。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加快“智慧機場2.0”建設,推動旅客保障全流程智能化,打造智慧口岸、智慧物流。
截至今年5月底,江北國際機場已累計開通國際航線84條,通航五大洲27個國家和地區的63個城市,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航線有55條,通航18個國家和地區的41個城市。
重慶保稅港區整體發展水平已躋身全國保稅港區前三強。今年一季度,重慶保稅港區又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5.4%,根據中國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協會統計數據,一季度重慶保稅港區外貿進出口總額位列全國14個保稅港區第1名。
開放,令重慶營商環境日益向好,貿易日趨便利。
今年5月,兩江新區打造“雙創”示范基地的大膽探索受到國務院激勵。激勵措施包括,2019年對兩江新區“雙創”示范基地優先支持創新創業支撐平臺建設,在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等。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成果更加豐碩,截至今年4月底,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已在框架下累計簽約169個合作項目、總金額逾263億美元。
重慶自貿試驗區多項指標位居西部地區前列,截至今年4月底,區內累計新增企業注冊25944戶,注冊資本總額2575.33億元,引進項目1970個,簽訂合同(協議)總額5760.95億元。
重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從零起步,僅一年多時間,申報量就位于全國前列、中西部第一。在累計申報的180余萬票中,有高達51萬票、接近三成來自沿海省市。
優化開放平臺,重慶舉措行之有效,內陸開放高地新優勢日益顯現,為今年重慶開放型經濟贏得良好開局。
重慶海關5月13日發布消息,今年前4月,重慶實現進出口總值1740.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1%,其中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052.1億元,占比超過60%。主要貿易伙伴中,重慶對歐盟進出口371.6億元,增長31.7%,占同期重慶外貿總值的21.3%。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計進出口479.2億元,增長33.9%。
重慶搭臺,西部匯演
——充分用好“四大優勢”,努力發揮“三個作用”,搭建舞臺,展現新時代西部省區市攜手合作成果、西部開發開放風采
行千里致廣大,通四海達天下。
利用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產業優勢、體制優勢,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進而支撐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新的戰略任務對重慶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去年12月28日,川渝高速公路10處省界站實現無阻斷通行,這標志著川渝兩地步入更加暢通便捷、共融互通的發展新軌道。
川渝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
今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打造成渝城市群上升為國家戰略。
根據川渝共同簽訂的《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川渝兩地加速在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開放通道和平臺建設、區域創新能力提升、產業協作共興、市場有機融合、公共服務對接共享、合作平臺優化提升等八個方面加強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經過兩地共同努力,目前已完成25項重點任務。
重慶與貴州山水相連。去年4月,貴州省黨政代表團來渝考察,兩省市簽署《重慶市人民政府、貴州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協議》。
馬不停蹄,立做立行。今年3月,重慶市發改委、貴州省發改委共同編制的《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發布,劃定了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區,“陸海新通道”是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區發展的主軸。圍繞這條軸線,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大數據智能化引領創新發展、渝南黔北沿邊生態旅游度假帶等重點建設主題逐一展開。
“廣西與重慶同處西部地區,重慶是廣西北聯‘陸海新通道’的重要樞紐,廣西是距離重慶最近的出海口,兩地友好往來源遠流長。”今年4月23日至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政代表團來渝考察。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鹿心社這樣表示。
鹿心社希望兩區市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共同推動“陸海新通道”建設,全面提升互聯互通和開放合作水平。
西洽會,是西部省區市攜手合作成果的一次大展示。
“魅力西部合作主題展區”,攜手開放合作發展,新成果競相亮相——
貴州省的原材料、機械電子、輕紡和民族制藥、特色食品等優勢產業,陜西省的高新技術、文旅等支柱產業,四川省的機械、電子、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重點產業,青海省的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甘肅省的特色農牧產業等紛紛登臺,生動詮釋了西洽會在推動西部開發開放中的平臺作用……
重慶、廣西、貴州、甘肅、青海、新疆、云南、寧夏、陜西等九省區市在會上共同簽署合作共建“陸海新通道”協議。
“西洽會體現了新時代重慶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的責任擔當,將進一步促進新時代西部開發開放。”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說。
貴州省省長諶貽琴表示,貴州愿與重慶一起,為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作出積極貢獻;陜西省省長劉國中率團來渝舉辦陜西投資環境暨文化旅游推介會;山西省省長樓陽生表示,西洽會由西部走向全國、走向國際化,成為國內有影響力的人文交流、經貿合作、創新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山西愿與重慶共話開放新格局,共謀發展新機遇;四川省副省長楊興平提出,西部只有堅持開放合作,才能贏得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云南省副省長張國華表示,西洽會充分展示西部大地上令人欣喜的重大發展成果,為推動西部大開發描繪了美好未來;青海省政府黨組成員劉濤邀請兄弟省份與青海攜手共進,拓展交流合作新渠道。
據西洽會執委會統計,以貴州、四川、陜西等為代表的省區市在西洽會上簽約115個項目,占西洽會簽約項目數的4成以上,投資總額達437億元。
重慶搭臺,西部精彩。
搶抓機遇,奮力前行
——優化營商環境,加大科技創新,實施英才計劃……來一次工作大落實,全力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歷史的機遇,只會留給行動者、奮斗者。
市委書記陳敏爾強調,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僅看態度、更要看行動、最終看效果。全市上下要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來一次工作大落實。努力爭取一批政策支持,著力完善一批戰略規劃,加快做大一批開放平臺,全力抓好一批改革事項,扎實推進一批重大項目,讓既定的行動綱領、戰略決策、工作部署兌現。
重慶在行動——
編制《重慶市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規劃》,加強重點國別和重點產業的合作指導。
重慶自貿試驗區積極推進陸上貿易規則、多式聯運運營機制、物流金融等個性化探索,取得重大進展。
為支持重慶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重慶海關發布“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16項舉措”,持續壓縮口岸整體通關時間,完善關區農產品“綠色通道”快速通關機制。
優化政務環境,著力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重慶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提升“渝快辦-重慶政務掌上辦”移動政務服務平臺功能,全面提升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效率。
科技創新是重慶高質量發展的引擎。重慶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促進企業創新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包括培育一批在全國和行業有影響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大力支持企業到發達國家新建或收購研發機構,高標準規劃建設重慶科學城等內容,指向明確。
人才是創新的關鍵。6月2日,重慶市發布《重慶英才計劃實施辦法(試行)》,出臺重磅政策,進一步營造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發展環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人才脫穎而出。
依托一系列重大活動平臺,重慶把引資與引智引技結合起來,成效顯著——
科研機構、知名大學來了!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落戶兩江新區,將于今年開始招生。中國工程院、西北工業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多所科研機構、高校與重慶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產學研等方面達成合作。
科技巨頭來了!4月18日,紫光集團重慶大樓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紫光集團扎根重慶,著力打造包括下一代信息通信、智能安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千億生態圈。5月30日,華為在重慶發布了《華為新型ICT技術能力開放白皮書(重慶)》和《華為ICT人才生態白皮書(重慶)》,將領先的數字平臺和行業數字化轉型方法論帶到重慶,攜手客戶和伙伴為建設數字重慶提供新動能。
科學家來了!6月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領銜的重慶允升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允升科技)院士工作站揭牌。該院士專家工作站將基于工業互聯網協同平臺,為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型工業企業提供更好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倪光南表示,重慶是制造業大市,在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方面大有可為。
科研機構、知名高校、科技巨頭和科學家的入駐,使重慶正在成為西部創新資源集聚地。
借助重慶開放大勢、越來越多的重慶企業把握機遇,以更加開放的合作姿態,闖出了一番天地——
憑借系統解決方案獲得世界鋼鐵巨頭青睞的中冶賽迪,積極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相繼在歐洲、北美、南美、東南亞等地建立海外分支機構,為全球鋼鐵企業50強中的41家提供服務,擴大了國際化布局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服務窗口。
怡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怡和(中國)有限公司主席許立慶表示,怡和已經深耕重慶15年,重慶目前是怡和集團在中國投資最大的城市,怡和集團在中國內地的業務將近一半在重慶。“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讓重慶從一個內陸城市變成內陸開放的前沿陣地。去年底,我們通過中歐班列(重慶)從德國運了兩批汽車到重慶,這比之前走海運節省了大量時間。我相信重慶未來發展會更好。”
重慶水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是專業生產中小型水輪發電成套設備的廠家,目前已在越南、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斐濟等多個國家成功開拓機電總承包業務。
重慶對外經貿集團搭建“渝貿通”公共服務平臺,讓小微企業抱團“出海”。截至目前,“渝貿通”上線企業達到2513家,累計進出口額達到3.37億美元。
利用獨特的區位優勢,重慶企業正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開拓新興市場。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重慶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備案的投資,已累計達21.7億美元,涵蓋汽車、電子商務、互聯網+工業、智能物聯等多個行業。
兩江新區與德國杜伊斯堡港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兩地物流、樞紐項目的規劃及運營等開展多方面戰略合作。
在江津,成都鐵路局集團計劃投資50億元在江津綜保區旁打造珞璜鐵路綜合物流園,建成后有望實現年物流營收10億元、年貨物交易額100億元。
渝北區與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合作共建軟件產業生態圈,與神州光大、用友網絡等10多家知名軟件企業簽約,總投資約20億元。
中匈合資智能終端產業投資項目落戶潼南高新區,其業務領域涵蓋物聯網、智能硬件、汽車電子等智能終端設備的研發設計和智能制造。
5月22日,德國利勃海爾集團數控機床生產基地在永川投產,這是利勃海爾在中國設立的唯一一個機床生產基地。永川大數據產業園去年產值突破100億元,今年1-4月又增長22%。繼德國埃馬克、利勃海爾后,還有2家德國高端數控機床企業今年6月將建成投產,“中德(重慶)智能產業園”已初具規模。加上長城汽車、東鵬陶瓷等一批龍頭企業即將投產,再造一個永川工業指日可待。
6月6日,麥德龍中國宣布重慶九龍坡商場正式營業,這是麥德龍在重慶布局的第三家門店。麥德龍中國總裁康德先生表示,“重慶市場的營商環境良好,市場潛力巨大,蘊藏著豐富的商業機會,此次麥德龍在重慶開設第三家門店,表明了我們對當地市場的信心。”
近日,市政府與中國寶武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重鋼長遠健康發展、統籌重鋼規劃布局、建設綠色鋼廠、在渝設立西南地區總部、推進物流合作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大江潮涌逐浪高,風正帆懸正當時!
新時代賦予重慶重大戰略機遇,將新機遇轉換為發展新動能,唯有齊心抓落實,沉心促實干。
方向已明、使命在肩。
巴渝兒女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起奮斗,向前奔跑,推動重慶各項事業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以實干實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