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記者在巴陽鎮永利村看到,挖掘機在前面不停地工作,30余名黨員和群眾在后面挖土抬石頭……公路旁,近千畝枇杷樹和柑橘樹長勢喜人,大家說說笑笑,暢談著會車道和公路修成后的美好生活。
不等不靠 群眾集資修建“致富路”
“我今天把群眾籌集的90200元錢送到村委會,心里特別高興。盼望已久的公路終于在十幾天前開工了,以后我們背柑橘和枇杷下山就方便了,也更安全了。”63歲的村民瞿興倫說,“我老伴楊維兵是個石匠,平時帶著大伙兒修路。今年春節,兩個在外打拼的兒子回家過年,他就動員全家人捐資修路,一家人一下捐了43000元。之后,老伴還和村干部一起動員黨員和村民捐款。”
永利村盛產枇杷和柑橘,可山路多,出行不便成了該村發展產業的瓶頸。近年來,臨近幾個村憑借“巴陽枇杷”火了起來,這讓永利村人既羨慕,又心焦。自然,修路就成了全村人的共同期盼。然而,因為種種原因,修路的愿望一直沒有實現。
“以前靠人力背柑橘和枇杷下山賣,每次只能背130斤,一個來回要花費一個多小時,一天最多背9次,累得腰酸背痛的。有些收購商不愿上山,在山下的果農總比我們山上的果農多賣兩三塊錢一斤。現在,上山這條村級路的會車道也快修好了,正好趕上了枇杷收獲季節,今年的枇杷應該能賣個好價錢。”村民劉代凡說。
去年,永利村黨員、村民自發集資修建永安橋至大灣會車道30個,惠及農民277戶987人;新修一組、八組公路共2.7公里,惠及農戶350人。兩條公路和會車道共6.7公里。村里發動黨員和村民自籌資金37萬元。新修的公路完工后,可聚集柑橘枇杷產業發展,減少人力成本,預計全村水果產業將增收38萬多元。
“我跟村民算了一筆時間賬和經濟賬。”永利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徐云峰告訴記者,“村里有800畝果樹沒有公路,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果子成熟后還賣不到好價錢,只算兩年時間和村民投入的勞動力,經濟損失收入幾百萬元。”在村民大會上,徐云峰給村民算完經濟賬后,大家積極性很高,主動提出集資修路。
公路的修建,必須解決資金籌集、土地占用、果樹損毀等問題。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人員實地查看,對涉及的200余戶村民逐一走訪,并達成了一致意見。隨后,干部帶黨員,黨員帶動群眾積極性捐款修路。
3月19日,公路建設開工了。70歲的王祥坤老人主動承擔起了公路的日常維護和保潔工作,他說:“我雖然年紀大了,但也要力所能及為村里做點事。”
“在修建公路過程中,村民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更多的是既出了錢也出了力。村民發揮了自己內生動力,主動修路的這種精神讓我非常感動。”徐云峰掏出修路的款項明細賬,這賬單上清晰地記錄著每一位捐款者,他們中有高齡老黨員,有遠在外地的企業家,也有家庭相對困難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