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凡人為善,不自譽而人譽之。在南溪鎮水市社區有這樣一位兒子,他辭去工作,回家照顧患病的父親,他用8年的時間陪伴著父親,彰顯了回報父母對他的養育恩情,他就是南溪鎮水市社區的馬祖建。
近日,記者來到馬祖建家采訪時,看到馬祖建正牽著父親馬祥志進行康復訓練,雖然他的父親走得很慢,但馬祖建十分有耐心,臉上始終掛著笑容,雙手緊緊攙扶著父親。
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馬祖建已經照顧患病的父親8年了,非常盡心盡責,鄰居們都夸他是‘暖心孝子’,他的故事傳遍了整個社區。”
8年前,馬祖建突然發現父親的記憶出現了問題,對以前的事情記不清了,于是,馬祖建便帶著老人到醫院檢查,檢查后,醫生確診為小腦萎縮,早期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反應遲緩、行走不穩。為給父親治病,馬祖建帶著父親去過三峽醫院,也去過西南醫院,還去過幾家中醫院,開了一些藥物父親服,但都沒有什么效果。當馬祖建帶著父親再去看醫生時,醫生說這個病沒什么好的治療辦法。
為防止父親出現什么特殊情況,醫生說最好有家人陪伴老人。為方便照顧父親,馬祖建和家人商量后,便辭去了在外地工廠做工的工作,將父親接到自己家中,開始照顧老人的衣食起居。
沒過多久,馬祖建發現父親的病加重了,老人連吃飯穿衣等小事都忘記了。有時,馬祖建還沒來得及給父親整理床鋪,父親就把衣服一件一件地穿在身上,之后,馬祖建早上就給父親留好當天要穿的衣服,其余的衣服放在父親看不到的地方。父親以前喜愛吃饅頭,吃飯時,馬祖建就把饅頭掰開,分給父親一大半,再讓父親吃點肉食、蔬菜、米飯,生怕老人吃撐著。有時,父親忘記去廁所,屎尿拉在褲襠里和床上,馬祖建就及時給父親換褲子和床單。
有一次,家里的門沒鎖好,馬祥志老人走出了門,獨自去外面玩。由于父親不記得回家的路,一家人感到心急。馬祖建找了許久,才在小區里找到了父親,但因父親腿腳不靈摔斷了腿,馬祖建趕忙將父親送去醫院,和妻子在醫院24小時輪班看護父親。
這事以后,馬祖建吸取了“教訓”,他白天出去買菜時,就讓妻子在家看著父親,晚上睡覺前將大門反鎖。為防止父親出走不知回家,馬祖建寫了很多聯系電話小紙條,塞進父親日常穿的衣袋里。為方便帶父親出去看看,馬祖建還為父親專門購買了一個輪椅,一有空,就推著父親出門游玩。
“馬祖建這名字我記得,他稍微有點空就推我出去溜一會,散散心。”馬祥志老人說。
馬祥志老人今年69歲了,前幾年,老人腿腳還利索時,馬祖建總是牽著父親在小區里散步,小區里的大部分居民都認識他們父子,都夸馬祖建是個孝子兒。
看到馬祖建照顧爺爺很辛苦,馬祖建的兩個孩子一放假,就回家做飯、做家務,馬祖建不讓孩子插手做家務,兩個孩子對馬祖建說:“爸爸,您已經很辛苦了,我們就想讓您歇一歇。”
在這個充滿愛的家庭里,馬祖建的兩個孩子讀書特別努力。大兒子在北京攻讀博士學位,小兒子在上高中。說起大兒子去北京讀博士的事情,馬祖建充滿了愧疚。“大兒子碩士生畢業后就跟我商量,說想去北京讀博士,但我想到家里的條件差,就想讓他去找份工作。”但懂事的兒子已經申請了獎學金,馬祖建見到兒子的決心已定,便讓他繼續讀書。
馬祖建和妻子多年前都是在外打工,這些年來,在照顧父親方面,馬祖建沒有半點怨言。
“現在,父親還能認出我和我妻子,其他人來家里,父親根本就記不大清是誰了。兄弟姐妹們每周末來看父親,老人也記不清他們的名字了。”在馬祖建的長期陪伴下,父親還能記得他的名字,這讓馬祖建覺得自己辭職8年陪伴父親的時光并沒有浪費,他從沒有后悔過,也沒有抱怨過,更沒有責怪誰。
“因為我是父親的孩子,父母把我養大成人不容易,不能忘了父母的養育恩。”馬祖建說。
(記者 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