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后葉鎮后葉社區的胡孟秀,28年來,她先后精心照料了患老年癡呆的姥姥、癱瘓在床的公公、無依無靠的舅舅、年邁多病的婆婆四位老人。
姥姥吃了10年雞蛋羹
3月19日,記者走進后葉鎮后葉社區胡孟秀家里時,胡孟秀正在給年邁的婆婆揉肩。胡孟秀自姥姥、舅舅、公公相繼去世后,她就全心伺候年邁多病的婆婆。
1987年,胡孟秀剛和袁承國結婚時,丈夫的姥姥劉家英已有82歲了。婚后沒幾年,老人就得了老年癡呆癥,生活不能自理。每天吃飯、穿衣、大小便都得要人伺候,為照顧好姥姥,胡孟秀從怕臟,端屎端尿、床前床后形影不離。
“因為老年人長期臥床,硬點的食物不好消化,所以,我只能每天早上給姥姥蒸雞蛋羹吃。”胡孟秀告訴記者,為了讓姥姥每天吃上新鮮的雞蛋,她特意養了幾只蛋雞,姥姥每天都能吃上新鮮的雞蛋。胡孟秀給姥姥做雞蛋羹,一做就是10年的時間。
“她姥姥得了老年癡呆后,經常犯迷糊,但神志清醒時,她姥姥就夸夸胡孟秀,說她是個好孩子。”鄰居王桂香說,遇上姥姥神志不清時,胡孟秀去姥姥屋里收拾時,她姥姥就說她偷東西,但胡孟秀只是笑笑而已,不和姥姥爭辯,在胡孟秀的精心照料下,她姥姥活到98歲才去世,臨終前還念叨著胡孟秀的名字。
公公癱瘓在床沒長褥瘡
在平時生活中,胡孟秀與人為善,言語不多,她把公婆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倍至關心,從不與老人紅臉。結婚10年后的一天,原本年邁體虛的公公突然患了腦血栓,去醫院治療回家就癱瘓在床。面對公公癱瘓在床,胡孟秀堅定了信心:只要好好伺候公公,相信公公會好起來。為讓公公躺在床上舒服一些,她到村衛生室學會了按摩,每天給公公進行按摩活動筋骨。雖然老人長期臥在床上,身上卻沒有長褥瘡,直到88歲才離開人世。
撿個老人回家養
胡孟秀婆家舅舅是個孤寡老人,隨著舅舅年齡的增大,生活越來越需要人照顧,村干部多次動員舅舅去敬老院,但老人死活不去。胡孟秀明白,舅舅怕孤單,就主動提出讓舅舅到自家居住,安享晚年。2007年,舅舅因一次意外把眼睛扎傷,胡孟秀第一時間帶著舅舅到醫院治療,醫生了解了胡孟秀的家庭情況后,勸她放棄手術,進行保守治療,但胡孟秀得知手術后有恢復視力的希望,就要求醫生給舅舅做手術。“舅舅以前為我們這個家付出了很多,我不能因為手術費用問題不給舅舅治療。”胡孟秀說。
經過手術,舅舅的視力恢復了。2014年,胡孟秀的舅舅臨終前,連稱胡孟秀是恩人。街坊鄰居們說,“見過撿錢撿柴的,沒見過撿個老人回家養的。胡孟秀這個外甥媳婦,為舅舅養老送終,真是感動了我們!”
心里愧對娘家人
一心照顧婆家幾個老人,卻虧了娘家人。“胡孟秀結婚沒多久,她的姐姐因意外去世,可胡孟秀沒有去看一下,因為家里的幾個老人需要她照顧。”村民王桂香說,“胡孟秀在照顧老人方面,不僅照顧得好,而且還沒怨言。”
前兩年,胡孟秀的母親和父親相繼去世,因要照顧婆家的老人,沒能在父母面前盡孝,胡孟秀覺得愧對了娘家人。
現在,胡孟秀全心身伺候著92歲的婆婆,婆婆逢人便夸:“胡孟秀是我家的恩人,要不是她,我不會活到今天。”
在照顧好老人的同時,胡孟秀還起早貪黑把地里的農活干好,把孩子教育好撫養好。胡孟秀常說:“老人是家里的寶,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開開心心過日子,比什么都強。”樸實的語句,詮釋了胡孟秀的孝道。
(記者 王彬彬 實習生 鄭紅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