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過兩年你來看,這里的荒山將是綠油油的一片。”陳俊指著100米外的小山坡笑著對記者說。眼前這位48歲的男子眼里透出堅毅與睿智,他高興地為記者當起導游,描繪他的“夢想基地”。
生于養鹿,成長于養鹿,最后回饋于養鹿,與農業相伴。陳俊不忘初心,以工匠精神,放棄高薪返鄉創業,在這里流轉土地打造“歸園田居”,播撒自己的夢想種子。
出資修路 方便村民出行
近日,記者前往養鹿鎮青杠村,從鎮上到青杠村的3.5公里,是一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別看這條路這么平坦,前兩年,這條路還是大大小小的坑,雨后水洼很多,有些大坑連車都過不了。”村民陳元珍說,“別說雨天,就是晴天我們騎車送娃兒上學還要小心,不然就會把娃兒給顛下車。”
坑洼路變坦途,村民們說這要感謝一個人,他就是48歲的陳俊。
陳俊是地道的青杠村人,在沿海一帶從事通訊行業多年,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站穩了腳跟,事業也蒸蒸日上。外出多年,他并未忘記青杠村的老鄉們,看到通往青杠村的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他出資16萬元硬化公路,方便村民出行和運輸貨物。“我的想法是要讓這條公路帶動大家一起致富,一起為鄉村振興發揮積極作用。”陳俊說。除了硬化鎮上到青杠村的主要道路外,他還和朋友投資50萬修建了3條村級毛坯路,聯通了周邊所有農戶。“有了路,娃娃上學方便多了,村里的柑橘能夠往外銷售了,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來。”今年春節,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家時把小車開到了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