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28日14時訊(首席記者 趙鐵琥 通訊員 李充)1月27日至28日,重慶市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云陽代表團認真審議市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們呼吁:將萬州區、開州區、云陽縣建設成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示范區先行試驗區,并希望該建議能獲得市級層面的關注和支持,從而真正上升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國家戰略。
![]() |
市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云陽代表團集體討論市政府工作報告。 通訊員 李充 攝
代表們在審議中提出,為認真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好市政府提出的將渝東北建設成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示范區的要求,根據萬州區、開州區、云陽縣在區位優勢、資源稟賦、人文地理、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區域性、關聯性強的現實基礎上,建議從市級或國家級層面推動將三地建設成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示范區的先行試驗區。
代表們認為,將萬州、開州、云陽三地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示范區的先行試驗區,關鍵要在市級或國家級層面統籌規劃,重點要在體制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可允許先行先試。
![]() |
市人大代表、云陽縣發改委主任趙明華在代表團討論中提出自己的建議。 通訊員 李充 攝
建議探索跨區域統籌編制規劃。三地幅員面積1萬余平方公里,總人口500余萬人,城市規劃規模200萬人口、200平方公里。為推進城鎮化建設,集聚人口,有效節約集約使用土地,可統籌跨區域編制總體國土空間規劃、產業規劃。
建議探索建立跨區統籌保護生態環境的聯動機制。三地同處長江流域,在生態環境方面,可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區域聯合行政執法機制,建立水、大氣、土壤污染的聯防聯控和應急聯動協作機制;在流域保護上,建立共防共護協同機制;在植樹造林方面,可實行任務跨區域平衡,實現生態的綜合效益。
建議探索產業發展“一區多園”開發模式。可充分發揮萬州區在產業發展的龍頭作用,用足用活萬州經開區的政策,將開州、云陽工業園區作為萬州經開區的兩個園區進行開發。在行政管理機制上,開州、云陽工業園區可與萬州經開區共融、共建、共管、共享、共考評,真正意義上實現融合發展。在產業布局、產業分工協作上實現一體化。三地要明確主導產業目錄,并納入市級重點產業布局。突出主導產業,合理產業配套,圍繞主導產業上下游配套形成產業集群,再衍生形成產業鏈條。通過“一區多園”開發模式,將形成經濟開發區的規模效應、集聚效應、招商效應,可叫響或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以彌補三峽庫區無國家級重點開發區的空白,形成高質量發展的聲勢。同時,三地可共同開發旅游、康養等生態資源,聯合打造大健康、大旅游等產業,將三地豐富的生態資源變成產業優勢。
![]() |
市人大代表、云陽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王江云在代表團討論中提出自己的建議。 通訊員 李充 攝
建議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可圍繞萬州機場布局快速通道,加快建設江龍高速、萬云奉巫江南高速、巫云開高速,規劃建設萬云濱江南北快速通道、城際軌道交通、渝東北旅游環線等項目。圍繞快速通道,實現快速通行,布局高鐵網絡,加快建設鄭萬高鐵、渝西高鐵和沿江貨運鐵路建設,將滬漢渝蓉高鐵在云陽境內接入鄭萬高鐵,以形成三地環狀高鐵網絡。抓住國家基礎設施補短板的機遇,加快三地農村聯網公路建設,實現路路相通。圍繞萬州新田港,推動開州、云陽港口建設,形成“一大兩小”港口組團,緩解萬州港運輸壓力。同時拓展萬州保稅區功能,在開州、云陽設立保稅倉。
建議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動三地在就業創業服務、社會保障、教育、文化、醫療等公共服務方面實現政策互通,資源共享。在公共服務重點項目上要錯位布局、均衡發展。醫療衛生方面,可在云陽布局婦女兒童醫院、醫院重點科室三地要均衡布點,重點建設;職業教育方面,根據三地主導產業發展需求,跨區域布局職業學(院)校,大力培育雙師型職教師資和“雙證”職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