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縣人民檢察院2018年工作記略" />
2018年12月27日,云陽縣江口鎮濱河農貿市場,當案件回訪檢察官與縣環保局、江口鎮政府負責人對該市場畜禽屠宰排污治理情況進行整改現場督察時,只見昔日臭氣熏天、污水橫溢的門店、走道、街口煥然一新,附近居民和過路群眾贊不絕口,這是云陽縣人民檢察院在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奮蹄加快發展步伐的一個縮影。從此,以人民為中心的法律監督不斷拓寬實踐探索新路、更加注重監督落實效果,高懸服務民生發展利劍。回首2018年,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展望2019年,萬紫千紅總是春!
一、因為公益,所以共行
2018年7月中旬,赤日炎炎、酷暑難耐,此時的江口農貿市場周圍垃圾遍地、氣味熏人,臨街的6家畜禽屠宰商戶肆意排放的生活污水不僅讓趕場群眾難以涉足,更是直接流入團灘河嚴重影響水環境質量。接到市民投訴舉報,云陽縣檢察院迅速啟動公益訴訟措施,承辦人員頭頂酷暑、深入現場,先后數次調查取證,決定對該線索予以立案處理。經檢委會研討決定,由檢察長張超親自抓督辦,9月末完成《檢察建議》,并趕往江口鎮正式向縣環保局、江口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送達,督促兩家行政單位對該污染源進行綜合治理、限期整改并建立長效管控機制。兩家行政執法單位接到《檢察建議》后,按照各自不同的行業規范和職責要求,庚即行動起來,在持續2個多月的整改中,完成減排目標,達到預期效果。下步將舉一反三、順勢而為、以點帶面,持續開展街道、門面、市場生活垃圾、廢水等常規污染控制,提升全鎮居民環境保護意識,建設和諧美麗生態家園。
一年多以來,先后辦理縣境內各類公益訴訟案件44件,制發《檢察建議》42份,重點為破壞森林植被、亂堆亂放固廢物、隨意排放生活污水以及占用河道亂采砂石等領域。這些案例直接影響居民生產生活、妨礙江河航運、對汛期行洪和自然濕地建設造成了一定禍患,與“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長江經濟帶建設理念背道而馳,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三峽庫區涵養方針格格不入,力挺全縣政府、部門、鄉鎮、街道健全完善“河長制”“湖長制”,運用法律手段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立足三峽庫區這個特定區位,切實扛起上游責任,堅定履行檢察擔當,直接參與和服務于“三大保衛戰”,讓天更藍、水更清、氣更新不是口號,而是變成“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在重慶大地上”的生動實踐。
二、保駕護航,闖灘破局
改革是發展的先兆,調整為更好地出發。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家是生產要素和社會資源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隨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從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軌、管理模式從粗放型向精進化轉變,民營經濟遭遇“嚴冬”,民營企業家開始心存芥蒂、裹足不前。
潮平兩江闊,風正一帆懸!針對社會經濟新現象和改革發展新趨勢,檢察機關果斷作為、敢于試驗,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最高檢《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依法保障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市檢院“保障和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15條工作意見”以及延伸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的“楓橋經驗”,鼓勵民營企業抓住機遇、迎難而上,繼續把萬船競發、百舸爭流的大好局面推向前進。重溫2018年日歷表,云陽縣檢察院服務民企三件大事赫然在冊:一是廣泛宣傳民企發展的春天,積極助推民營經濟走進法治的“芳草地”。明確新長征需要新動力,新目標需要新思路,采取召開懇談會、民調會、職工談心會、現場辦公會等形式,讓鼓勵、支持和幫助民企合法發展是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二是制定領導干部聯系民營企業工作機制,以“1+2”“1+3”結對進企業辦法,先后走訪調研考察縣級重點民企21家,幫助他們克服思想障礙、提高展業視野、明確法律指引,協助解決融資難、立項難、轉型難、創新難、專業技術引進難五大難題;三是審慎辦理涉企金融糾紛案件,進一步理順銀企、政商、創新立業關系。同時,旗幟鮮明地依法、嚴厲打擊侵犯民企資產、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借機給民營企業兼并重組設置障礙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嚴禁高利騙貸、信用詐騙、虛假合同、空頭公司等現象出現,為企業健康發展、規避金融風險系上“保險繩”和 “消防閥”。
三、人人“莎姐”,全民法治
不管是白雪皚皚、零下-6℃的農壩鎮云峰山,還是炎炎夏日、溫高40℃的青龍街道復興造船廠;無論是巍巍群山、地處偏僻的上壩鄉紅旗村,還是舟行碧波、風雨無阻的龍洞鎮二道溝。這一年,我們的“莎姐”檢察官足跡踏遍大江南北,走入巴山腹地,把關愛青少年的聲音傳遞進千家萬戶,把建設法治社會的號角吹遍在綠水青山。
圍繞“宣講十九大·莎姐大普法”主題實踐活動,云陽縣人民檢察院結合山區大縣、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勞務大縣基本特征,部署了“誰執法,誰普法”四大行動,從而形成人人參與“莎姐”活動,積極構建全民法治的良好檢察形象。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院領導帶頭示范,每個黨組成員聯系一所縣級重點學校,必講一堂法治課。6個院領導被聘為6所城區學校的“法治副校長”,舉辦法治大課間6堂,聽講學生達到2.6萬人,從小學到職教生的在校青少年全覆蓋。
成立專門的“莎姐”工作組和普法小分隊,先后走入多個鄉村,服務留守兒童;走進多個困難家庭,關愛特殊群體;利用“3.8”、“6.1”、“12.4”、寒暑假等節假日,安排檢察官到7所學校開展集中講法,并探索了聽檢察官老爺爺講故事、“智慧莎姐”普法小機器潤童心、“大手牽小手”普法志愿者進幼兒園等創意普法實踐,校園普法15場(次),師生受眾面達到3萬余人。
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廣場普法“吃大餐”,社區普法“開小灶”。全年參與縣政法委、普法辦各種廣場普法、院壩普法12場(次),出動普法干警38人,發放各類資源6000多份、贈送讀物1200多冊;依據車站、碼頭、港口、市場特點和城鄉社區、樓院環境,自行開展各類小區普法、聯防巡視、黨員幫教及對口扶貧講法8次,先后安排干警60多名參與其中,點對點解疑釋惑,面對面辯法析理,讓群眾聽得清楚、看得明白、悟得透徹。
四、掃黑除惡,行穩致遠
穩定,是發展的基石;和諧,是繁榮的標簽;平安,是福祉的燈塔。鏟除黑惡勢力,過濾沉渣余孽,凈化社會空氣、清朗網絡空間,是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的莊嚴使命和圣神職責。
全年辦理各類刑事案件725件,審查起訴443件,提交人民法院依法判處361人。其中惡勢力犯罪8件、25人,電信詐騙團伙2件、16人,職務犯罪12件、18人。
檢察院把掃黑除惡斗爭作為維護群眾利益、改善社會生態的“第四大保衛戰”,嚴格遵照把好案件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法律適用關,確保專項斗爭既打得穩準狠,又經得起歷史檢驗。高度重視違法犯罪新動向和經濟、民生領域的新類型案件,認真分析研判滋生這些案件的土壤和背景,徹底鏟除黑惡勢力關系網和保護傘。
(記者 楊梅娜 通訊員 饒國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