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記者 王彬彬)“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盤龍街道青春村作為全市最早的“三變”改革試點村,采取“農戶+村集體公司+承載主體”的發展模式,盤活土地資源,激活農村活力,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致富,描繪出了一幅鄉村振興新藍圖。
1月9日,青春村迎來了農村三變改革后的第一次分紅。點名、簽字,經過幾個簡單的程序后,股民們拿到了首筆分紅資金。農戶領到分紅資金后,臉上洋溢著笑容,你一言,我一句,股民們暢聊“三變”改革帶來的生活變化。
據悉,本次分紅資金為產業資金入股、村集體經濟入股和村集體資源入股的分紅,涉及股民2301人,分紅總金額242631元,最高個人分紅2100元,人均分紅105元。
據介紹,青春村通過村支兩委牽頭,成立了青春村經濟聯合社和云陽縣集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兩家龍頭企業,村民們以土地、現金入股,實現農戶資源變資產。通過招商引資,成立由村集體參股的重慶市博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1300畝銀杏產業,把群眾的資產變資金,資金變成群眾的股金,實現了“農民”到“股民”的轉變。村里還培育本村農民成立了“重慶三青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發展800畝脆香李,壯大了集體經濟。
“通過“三變”,青春村把農戶、村集體公司承載主體有機鏈接起來,改變了過去農村經濟散亂低現象,探索出了一條適合青春村發展的新模式,達到了農民 、公司、村集體三方共贏的效果。”縣農委有關負責人說。
從2017年底開始“三變”改革試點來,青春村以農民致富為核心的“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像變魔術一樣,激活了農村巨大的資源潛能,通過股權紐帶,將分散的農戶疊加到產業平臺上來,把農戶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聯系起來,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青春村通過‘三變’改革,新增村集體經濟收入10多萬元,在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 ,也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收獲了社會效益 ,為助推鄉村振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盤龍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青春村的變化是全縣農村變化的一個縮影,隨著“三變”改革的持續推進,目前,全縣447個涉農行政村,已有360個結束了村集體收入為零的歷史。其中,5萬元至10萬元以上的44個村,10萬元至20萬元的14個村,20萬元至30萬元的3個村,30萬元以上的1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