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沒有養殖經驗,摸了不少黑,走了不少彎路,交學費是理所當然。”盡管黎勇養野雞小心翼翼,但風險依然不請自來。
“第一年,買回1500只野雞苗,成活300只;第二年,買回1200只野雞苗,成活200只。野雞的成活率平均不到20%,損失10多萬元,虧得我一塌糊涂,直喊‘受不了’!”盡管黎勇作好了思想準備,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他“談雞色變”。
辦法往往是逼出來的。“總不能坐以待斃啊!”黎勇是不肯輕易“投降”的人,更是一個善于開動腦筋善于學習的人。他一邊總結經驗教訓,一邊拜師學藝,請師傅指點迷津。
“養野雞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關鍵要把控好小雞苗孵化出來后的第5天~25天的溫度、濕度、及防疫這三招。”黎勇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達4年的摸索,目前他養的山野雞存活率達到了60%以上。
時間證明,黎勇養野雞是正確的選擇。“野雞吃的是五谷雜糧、新鮮蔬菜。一年四季不斷貨,市場銷售供不應求。”黎勇說,目前,他養的野雞已在江口、南溪、縣城等地有固定客源,銷售價格不受市場行情影響,論只賣,不講價,每只公野雞100元、母野雞70元。
野雞也叫七彩山雞,因蛋白質、鈣、磷、鐵含量較高,肉質嫩,營養豐富,享有“山珍野味”之美譽。據《本草綱目》記載,野雞補氣血,食之令人聰慧,還有止瀉痢,除久病及五臟喘息等。
“只要是‘好東西’,就會有‘好錢景’。”如今,黎勇在縣城買了房子,妻子在城里帶孩子讀書,對于未來生活,一家大小信心滿滿。黎勇說,他通過自身的創業小故事,特別想告訴外出務工的兄弟姐妹,家鄉環境好,創業正當時,只要人不懶,同樣可打拼出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
(記者 李充 通訊員 伍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