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29日,云陽縣規劃局副局長陳志就如何貫徹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的指示精神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今年來,為助推云陽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充分發揮規劃戰略引領作用,縣規劃局作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績?陳志說,規劃局結合全市新一輪城鄉總規和土地利用規劃修編,對城鄉總規的“目標定位、規模結構、方向策略、行動計劃”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另外,整合城規、土規、生態環境規劃等,形成全域空間“一本規劃”“一張圖”,實現山水林田湖草和城市有機生長,讓城市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目前,我縣已完成38個鄉鎮的總規或控規、57個村規劃、358 個村域現狀分析及規劃指引編制,構建鄉村振興發展大格局;云商大廈、新縣醫院、新中醫院、新汽車站、33公里環湖綠道部分節點等重大規劃項目相繼落地,迅速拉開“雙50”中等規模城市發展骨架,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生態品質顯著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縣規劃局將采取哪些措施?陳志說,在今后工作中規劃局將持續發揮規劃戰略引領作用,為我縣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通過用足用好“生態和文化”兩個寶貝,守住山水格局,書寫生態文章,助推城市提升,做好“雙50”城市建設管理重大專項工作,提高生態品質、居住品質,提升市民幸福指數。一是強化空間管控。縣城規劃區內的穆龍山、鐵峰山、龍盤山,嚴格“按照禁建區、重點控建區和一般控建區”管制要求進行開發建設,避免遮山、占山、遠山現象;對江河沿線的開敞空間、景觀要素、建筑形態進行系統性控制引導;建設融休閑功能與生活功能于一體的濱水空間界面;在建設實施過程中嚴格控制通河廊道,根據服務半徑和服務功能設置公共交通站點和濱水步行道路;建設親水平臺、觀景平臺、眺望點;著力管控空間形態,著力優化城市色彩,著力提升建筑品質,進一步提升城市重點節點“顏值”。二是優化產業布局。大力培育和承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制造、智能制造等產業,轉型升級制鹽、綠色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淘汰水泥、煤炭、建材等落后產業,加快承接長江經濟帶與主城區的產業轉移,立足優勢資源發展大旅游產業、大健康產業、大數據產業等。三是注重文化傳承。規劃局對磐石城、張飛廟等現存的文物古跡加強保護,與城市公共系統相結合;對納入重慶市優秀歷史建筑名錄、優秀歷史建筑預備名錄的歷史建筑加強保護和有效利用,有序推進彭家大院、鄧家大院等歷史建筑的保護修繕,加強云安歷史文化名鎮、黎明村歷史文化名村等的傳承保護與活態利用。
(實習生 鄭紅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