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云陽網訊(記者 王彬彬)山更青、景更美、民更富。11月26日,縣林業局黨委書記、局長向貴平,就縣林業局如何貫徹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的指示精神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縣干部群眾認真踐行“綠水清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我縣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山清了、水綠了、百姓富了,那么,2018年林業生態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效?向貴平說,一是國土綠化整體推進。通過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長防林三期、天保二期、經濟林改造等造林綠化工程,完成國土綠化25萬畝,義務植樹181萬株,全縣森林覆蓋率提高了1個百分點。二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發展核桃、花椒、中藥材等產業基地3萬畝,新打造“千畝核桃示范片”3個,發展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企業9家、“森林人家”10戶,全縣林業產值突破20億元。三是林業改革持續深化。完成集體林地流轉7140畝,林權抵押貸款430萬元,發展新型林業經營組織21家。四是嚴厲打擊涉林違法行為。開展了森林督查、自然保護區生態環保問題大排查大整治等專項行動,查處涉林案件42件,處理違法人員43人,全縣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向貴平告訴記者,“兩山論”和“兩化路”的指示精神,為縣林業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林業工作指明了方向。未來兩年,立足云陽實際,以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標準推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林業產業”為目標,著力“生態修復、生態保護、生態效益”三大領域,抓好“國土綠化、資源保護、產業發展、林業改革、生態扶貧”五大重點,完成營造林45萬畝,林業產值年均增長10%以上,加大森林資源監管、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和涉林案件查處力度,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5%,確保讓山更青、景更美、民更富。
下一步,縣林業局如何走深走實“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路子?向貴平說,下一步,縣林業局將圍繞生態產業化,高標準推進國土綠化。按照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大生態”戰略,推行“3386”機制,圍繞“三層融合”抓規劃,打造旅游景點、鄉村振興示范點、城周綠化節點“三大亮點”,聚焦云利路沿線、高速路沿線、磨刀溪沿線“三條主線”,做好增綠、添彩、提質、增效“四篇文章”,點線面整體推進。圍繞“八大重點”抓深化。結合全縣旅游業發展,打造龍缸景區、張飛廟景區、恐龍地質公園、雙土杜鵑花公園、云安古鎮、彭氏宗祠等“八大重點”,打造景觀綠化精品,高標準推進國土綠化。圍繞產業生態化,高質量發展林業產業。結合林業生態建設,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結合新一輪退耕還林,培育壯大核桃、花椒木本油料主導產業,發展三木藥材、香榧、黑木耳、野生動物養殖等特色產業,進一步優化林產品供給。大力招商引資,培育一批林產品加工企業,打造“天生云陽”林產品品牌,讓山貨變商品,提升林業產業效益。大力發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養。利用森林公園等林業優勢資源,探索“林業+”、“生態+”模式,推進林業與旅游、文化、康養產業深度融合,滿足人民群眾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堅定不移推進林業“三變”改革。大力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推進林地流轉和林權抵押貸款融資,促進森林資源增值變現,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林業成為富民強縣的生態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