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出臺推進生態扶貧工作方案" />
云陽網訊(通訊員 于光輝)11月中旬,縣林業局與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了《云陽縣推進生態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全力聚焦深度貧困鎮、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持續增加貧困人口收入,讓貧困人口得到更多實惠,全力推進生態扶貧工作。
實施方案指出,從 2018年至2020年,全縣推進生態扶貧的總體工作目標是:落實生態公益性護林崗位1250個,實施森林管護60萬畝,實施退耕還林9萬畝,新建或改造特色經濟林8萬畝,發展林下經濟2萬畝,建設國家儲備林2萬畝,組建生態建設扶貧專業合作社2個以上。
實施方案要求,要完成上述目標,全縣擬定重點抓實七個方面的工作:實施生態護林員扶貧。在全縣深度貧困鄉鎮、貧困村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優先公開聘用生態護林員960名、天保護林員290名,確保受聘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實施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工程建設扶貧。支持深度貧困鄉鎮、貧困村實施天然林保護、封山育林、長江防護林等生態建設工程13.2萬畝,帶動貧困村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公益林建設,吸納2500名左右貧困人口就業增收。實施退耕還林扶貧。2018至2020年,在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實施退耕還林4萬畝,發展特色經濟林3萬畝,幫助貧困人口通過發展產業穩定增收。實施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扶貧。全面落實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面積180萬畝,使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60元、人均增收20元。實施生態產業扶。到2020年培育林業龍頭企業4個、林業專業大戶20個,家庭林場5個,組建造林專業合作社2個以上,發展核桃、柑橘、李子等為主的特色經濟林8萬畝,發展以林菌、林藥等林下經濟項目2萬畝,帶動8000名貧困人口參與經營就業增收。實施集體林權改革助力扶貧。在深度貧困鄉鎮、貧困村流轉集體林權2萬畝,實現流轉林權抵押貸款200萬元,將全縣180萬畝集體公益林全部納入保險范圍,鼓勵貧困農戶商品林參保,增強廣大林農和林業生產經營者林業經營風險能力。實施林業科技扶貧。在全縣19個深度貧困村,建立“1+1”縣鄉聯動科技扶貧體系,縣林業局確定1名技術骨干、鄉鎮確定林業組長為技術專家,采取集中培訓、現場培訓、到戶指導等方式,對貧困人口開展經果林等技術技能培訓,力爭全縣每年培訓貧困人口500人以上。
實施方案要求要從五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林業局、縣扶貧辦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云陽縣生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把生態扶貧工作當作一項主要工作抓。二是積極爭取建設資金,以生態扶貧項目建設為依托,積極爭取國家、市縣生態建設項目資金,優先安排到深度貧困鄉鎮、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扶貧和林業產業發展。三是突出示范帶動,突出抓好核桃、柑橘等為主的林業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選擇林業支柱產業、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實現扶持好一個產業、發展一片經濟、脫貧一方百姓的目標,并強化督查考核,將生態扶貧的目標任務分解到各鄉鎮(街道)、相關部門,納入重要工作考核范疇,把幫扶部門、駐村工作隊、幫扶干部幫扶貧困村、貧困戶開展生態扶貧情況納入扶貧工作成效考核內容。五是強化輿論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平臺和新聞媒體,加大生態扶貧工作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提升生態扶貧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