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記者 段斯斯 通訊員 張圣)近日,記者從寶坪鎮獲悉,該鎮永高村今年蠶繭年產量達7.3萬公斤,銷售收入達286萬元,實現養蠶貧困戶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據悉,寶坪鎮永高村是我縣鄉村振興試點村,也是遠近聞名的蠶桑村。該村自2013年起,便聚焦產業培育,引入云陽縣峻西實業公司,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因地制宜發展蠶桑產業。峻西實業公司通過提供技術指導,并按照200元/畝的標準,為養蠶戶補助第一年的土地流轉費,2013年發展了200畝蠶桑基地。
“一畝桑樹,一年可養2.5張蠶,一張蠶可產出10克蠶繭,一年就可產出25克。按照一克蠶繭200元的收購價,一年一畝桑樹養蠶的收入就有5000元。”永高村村支書扶江國告訴記者,種一畝桑樹養蠶的收入遠比種莊稼多,村民們算清楚了這筆賬之后,紛紛加入“養蠶大軍”,從2013年到今年,桑園基地從200畝增長到了2500余畝,其中10畝以上的桑園大戶有19戶,10畝以下的小戶有20余戶。全村今年養蠶售繭銷售收入達到了286萬元,帶動了當地20多戶貧困戶家庭增收20多萬元,戶均增收1萬余元,鞏固了精準脫貧成果。
除了永高村,寶坪鎮還積極引導、培育其他村的蠶桑產業。“公司蠶桑技術人多次到水磨社區、荷花村等舉辦蠶桑技術培訓會和現場示范指導,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峻西實業公司技術員但召富說。
為使新發展的蠶桑大戶熟練掌握蠶桑生產技術,該鎮還先后組織有栽桑、建園、技術創新意向的蠶農到廣西、四川及周邊的蠶桑基地區縣學習取經,并引導有一定規模的蠶桑養殖大戶成立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規模化發展蠶桑產業,并不斷改進技術,探索半自動撒桑葉養蠶、自動上簇等“機器換人”生產模式,實現了蠶農栽桑養蠶增收的目標,極大調動了蠶農養蠶的積極性,讓傳統產業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