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難點、痛點
云陽泥溪“深度”之變令人刮目相看" />
![]() |
“土專家”為種植戶講授木耳種植技術。(丁齊 攝)
從“通途”到“坦途” 交通先行鋪就騰飛之路
產業發展帶來的喜悅不止于此,在石缸村,一條“新路”的建設也在催生一系列變化。近期,從云陽縣龍角鎮到泥溪鎮,唯一一條主干道擴建動工的消息,同時牽動著返鄉創業者梁兵和貧困戶沈仕富的心。
2016年3月,一直在外打拼的石缸村民梁兵返鄉創業,流轉了當地1300畝土地打造農耕故土園項目,用于發展鄉村旅游業。項目涉及農戶183戶,其中包括37戶貧困戶,在2017年7月正式開園以來,平均每周接待400—500人、營業額超過2萬元,帶動貧困戶平均每戶增收上萬元。
創業和帶動老鄉致富,梁兵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但一直以來,他都有一個心病——從龍角鎮到泥溪鎮唯一的一條主干道無法滿足他發展產業的需要,甚至限制著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過去平均不到5米的道路寬度,只能行駛19座以下的中巴車,想要大規模接待旅行團游客,交通成了最大的‘攔路虎’。”梁兵介紹,直到今年這條道路擴建動工,才真正讓他放下了心頭石。
據泥溪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改變道路現狀,今年9月30日,利用原道路升級改造的工程正式開工,設計速度30km/h,路基寬7.5米,等到明年道路全部建成完工,從泥溪到龍角的時間將由原來的近半個小時縮短至10分鐘以內。
“道路改善的利好已經可以預見,按照道路建設標準計算,基本所有旅游車輛都能進來。等到開啟和旅行社的合作,每年游客量可以實現30%—40%的增長,每年增收至少60萬元。”梁兵充滿了期待。
而同樣充滿期待的還有在農耕故土園務工的貧困戶沈仕富,除了務工收入以外,每年“殺豬節”“豐收節”這兩次活動,也提供給他銷售土特產的增收機會。
“進來的路方便了,游客就多了,游客一多,我就能賣出更多的東西。”以今年全年近8000元的土特產銷售收入為基數,等到新路通車,沈仕富預計他的土特產年銷售收入將增加兩成多,達到1萬元左右。
重慶日報記者 彭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