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是各級政府的責任,也是貧困群眾的“家務事”。在市級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的云陽縣泥溪鎮,貧困群眾不僅成了脫貧攻堅的受益者,更把自己當成了參與者,當地也由此實現了“村村有產業、戶戶能發展”。
![]() |
在云陽縣泥溪鎮的黑木耳種植基地,這段時間,黑木耳是進入到了成熟采摘期。記者看到,趁著晴好天氣,有不少的耳農們正在采摘黑木耳。
![]() |
由于看準了黑木耳的經濟效益,許多貧困戶都是熱情高漲。村民楊承志就把自家的承包地拿了出來,在合作社入股種植,自己也在基地里務工。
![]() |
楊承志書說,工錢是80塊錢一天,一年下來還是能夠掙一萬多塊錢,而且自己家里的農活也順帶一起做了。
![]() |
黑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胡國民說,基地有40畝20萬段,一年要產6萬斤木耳,產值達600多萬元。
![]() |
同樣是發展產業,海拔較高的聯坪村則根據本地的土壤、氣候特點,確定了柚子、柑橘、辣椒、菊花、蜜蜂等六大特色產業,每戶村民都可以自主選擇。駐村工作隊隊員汪洋說,村民所選擇的產業和他的經濟效益是掛鉤的,是根據自身的能力來選擇的,因而村民的主觀能動性比較強。
![]() |
聯坪村的脫貧戶李世成告訴記者,自己第一批種的是柚子,現在又種了桔子樹,多種經營,加上辣椒、菊花,算起來一年在家里就能掙一兩萬塊錢。
![]() |
按照這種模式,泥溪鎮的黑木耳、柑橘、柚子、辣椒等產業搞得紅紅火火。截至去年年底,當地已有426戶、1715名貧困群眾成功脫貧。泥溪鎮政法書記、副鎮長李志銀說,通過20多家農業企業帶動農戶發展產業,有力地促進了農戶增收,加快了貧困戶脫貧步伐。
(第1眼-重慶廣電特約記者 劉太興 徐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