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坡區社保系統建立微信群,成立虛擬“辦公室”,第一時間合力解決基層社保問題——
“微辦公室”讓居民跑腿少怨氣消" />
本報記者 張莎
“有個居民退休時工齡只有28年零11個月,能不能多交1個月養老保險,滿29年再辦退?”
“有個小孩買的城鄉合作居民醫保,她檢查出扁桃肥大,在石橋鋪的中民耳鼻喉醫院動手術,能報銷嗎?”
10月22日一早,隨著手機“滴滴”作響,九龍坡區社保局“微辦公室”在這樣一個個問題中又開始了新的一天。
找準服務短板
“微辦公室”覆蓋19個鎮街、215個村社
九龍坡區社保局是民生重地,所涉及業務關系著轄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然而,九龍坡區社保局副局長李黎卻發現,辦事服務大廳社保窗口竟也是矛盾重災區。
她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區社保局辦事服務大廳有56個窗口,日常接待群眾1000人次以上,大廳每日音頻分貝均在74-130之間。“矛盾交織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社保政策層多面廣,較為復雜,很多群眾難以準確理解,又沒有在所在鎮街、村社進行了解,或基層社保工作人員一人多崗、對政策掌握不準,無法在第一時間為老百姓講清楚、說明白,造成群眾多次跑路、多次排隊,從而積累下怨氣與怒氣?!?/p>
為補齊區域民生短板,從2017年7月起,九龍坡區社保局走訪轄區每個鎮街、村社,建立微信群,成立虛擬的“微辦公室”,有意識地將各鎮街、村社社保工作人員補充到“微辦公室”里來。
截至今年8月,九龍坡區社保系統“微辦公室”已實現全區覆蓋,里面有475名成員,除社保局職能科室科長、業務骨干外,還有全區19個鎮街社保所所長及窗口工作人員,以及轄區215個村、社區的社保員。
李黎介紹,“微辦公室”的功能就是第一時間合力解決基層社保問題,村、社社保員在問題解決、業務熟悉后,對群眾進行政策的再宣傳、再普及,從而實現社保系統區級、鎮街、村社區三級工作聯動,形成民生業務的縱向穿透。
問題不過夜
社保骨干每日“掃雷”
在這個475人的“微辦公室”里,來自九龍坡區215個村、社區的社保員隨時拋出問題,社保局各相關職能科室科長和19個鎮街的社保所所長分別“認領”,精準回復、機動靈活、效果明顯。
九龍坡區社保局養老科科長謝蘇、個體參??瓶崎L劉云藝、醫??聘笨崎L張鳳等業務科長,都是“微辦公室”的骨干成員。
一天中午午飯時間,有人@劉云藝:“麻煩問下,以前當過兵,退休時算不算工齡?”提問的是二郎社區的社保員劉杰,他說有居民到社區咨詢這個問題,由于不太確定,就把這個問題提出來。
謝家灣街道大公館社區社保員曾宏偉又@張鳳:“請問下,重慶的退休職工醫保居民在深圳住院能不能報銷?”
劉云藝和張鳳放下餐盤挨個答復,直到大家弄清楚、搞明白為止。
對于這個“微辦公室”,九龍坡區社保局有一條硬性規定:問題不過夜。
謝蘇表示,建立“微辦公室”后,他們多了一項工作——“掃雷”?!袄?,是指政策沒有解釋到位的盲區或者誤區?!眲⒃扑囌f,一般上午工作比較忙,“掃雷”通常是在中午休息時或晚上進行,大家把工作當娛樂,把回復問題當聊天,一問一答間,不僅基層社保員的業務得到提升,他們也對業務流程更加熟悉。
掌上辦公
“微辦公室”月均解決問題近200項次
“有了‘微辦公室’,老百姓的怨氣消了,跑腿少了?!本琵埰聟^含谷鎮新營房村社保員牟元玲告訴記者,前不久,一村民去世,其家屬因戶口不同戶,沒有繼承關系的印證材料,近十個人涌到辦公室,問她如何處理。
“說實話,對這個問題我經驗不足,也是拿不準,只好先安撫對方,再把問題發到‘微辦公室’里集思廣益?!蹦苍釠]想到,20分鐘后,鎮社保所工作人員蔣靈芝和二郎街道資深社保員黃繼蘭相繼解答,明確表示家屬可以通過其它材料如戶籍檔案等進行印證。
蔣靈芝的回答獲得好幾名村社社保員點贊,他們說,自己也遇到了同樣的業務問題,這下知道如何解決了。
牟元玲當即告知村民家屬如何準備資料,并陪同他們到當地派出所獲得了印證材料,再到區社保局辦事服務大廳順利辦完死亡待遇領取手續。
就是這個小小的“微辦公室”,僅今年9月正式全區覆蓋以來,實現掌上辦公、執行合力辦件,已月均解答問題近200項次,涉及養老待遇、退休年齡、退休條件、農轉非待遇水平、特病辦理、城鄉合作醫療等幾十項內容。
據九龍坡區社保局統計,今年9月,到社保辦事服務大廳進行個人社保業務咨詢的人數為1.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5000余人次;產生咨詢類信訪17件,比去年同期減少35件。
此外,村社社保員向群眾普及辦理事項所需資料及流程,群眾前來辦事資料不齊、反復跑腿現象也大為改觀:9月以來,群眾辦理養老撫恤金業務未出現一例資料不齊情況;涉及復雜繼承關系的死亡待遇核算業務,窗口耗時從十幾分鐘縮減到四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