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六月二十六日,城口縣雞鳴鄉,家庭醫生何延齡(右二)和鄉衛生院醫生萬紅在茶坪村建卡貧困戶徐茂順家中了解病人趙正付近期情況。首席記者 崔力 攝(資料圖片)
“小鴨子,嘎嘎嘎……”10月12日,秋日的陽光灑在黔江區金溪鎮一個普通農家小院里,一名小女孩正在院子里開心地玩游戲。
小女孩名叫陳夢琪,2歲零7個月。去年這個時候,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她受益于健康扶貧工程,在重醫附一院免費接受了手術。目前,小夢琪已恢復健康。
坐在一旁擇菜的外婆陳祖榮,抬手遮住刺眼的陽光,一臉憐愛地看著蹦蹦跳的外孫女笑著說:“天氣總算好起來了,日子也會好起來的。”
一條微信引出的救治
10月12日,重慶日報記者驅車來到小夢琪的家——黔江區金溪鎮的貧困村長春村。小夢琪的家就在馬路旁,記者在她家看到,屋里的地板和墻面都還未粉刷,除了墻角一臺顯像管電視外,幾乎看不到其他電器。
“沒辦法,夢琪得了病,錢都給她治病了,還欠了好多錢。”陳祖榮說。
陳祖榮記得,2016年8月,剛出生4個月的小夢琪被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這一消息讓生活剛有改善的全家頓時陷入困境。
“就那一年,光給娃兒治病就花掉了8萬多,親友的借款也還不上。”陳祖榮說,原本一家人靠著多年積蓄和親友借款建起了房子,一下子又返貧了。
面對昂貴的醫療費,家人只得靠20元一包的草草藥給孩子治療。“其實我們也知道沒啥效果,窮得沒辦法,當大人的也就求個安慰吧。”陳祖榮說。
去年10月,小夢琪再次發病了。實在沒轍的母親王華勝就在微信群“長春村共同富裕群”中發了一張照片求助。照片中,王華勝眉頭緊鎖,抱著正在哭鬧的小夢琪。
讓一家人沒想到的是,這張照片被重醫附一院派駐長春村擔任“第一書記”的田杰看到了。田杰立即向重醫附一院領導匯報了這一情況。當晚,重醫附一院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伸出援手救治小夢琪。去年10月19日,重醫附一院派出的救護車將小夢琪接到重慶主城,并很快免費為其做了手術。
如今,小夢琪已恢復健康,王華勝則在黔江一家養老院當護工,小女孩的父親也從新疆回到當地打工。
“希望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王華勝說。
一次篩查引出的救治
5歲的琳琳(化名),跟小夢琪一樣患有先心病。今年4月受益于一次義診篩查而改變了命運。
琳琳來自城口,從出生開始,她就無法像別的孩子那樣玩耍、蹦跳,稍一運動,就會喘氣、心累,甚至臉色變紫。
“當媽的怎么可能不想給孩子治病,但沒錢。”母親王琳(化名)說,望著家徒四壁的家,自己曾背地里哭過無數次,但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發病。
今年4月,重慶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的志愿者在當地開展義診篩查時發現了琳琳,并于5月份為其實施了微創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只是,琳琳的醫療費經醫保報銷后仍需自付2萬多元。考慮到其家中的情況,醫護人員和志愿者們積極與市慈善總會聯系,最終對琳琳的手術費用進行了全部減免。
國慶節前,醫護人員通過電話對琳琳進行回訪,目前琳琳已完全康復。
一個“謊言”引出的救助
56歲的何明輝(化名)至今還被家人將病情蒙在鼓里,去年12月查出胃癌的他一直以為自己只是胃上有點小毛病。
“我不知道該怎么跟他說,怕他受不了。”何明輝的妻子陳芳含著眼淚悄悄對重慶日報記者說。
何明輝的家住在潼南區小渡鎮劉家村,一間土胚房、一頭豬,基本就是一家人全部的家當。
陳芳說,當醫生告訴她丈夫的病情時,簡直就是晴天霹靂,愣了兩天后,才不得不接受這一現實,但她決定把病情隱瞞下來。可面對一大筆治療費,她又該如何解釋?
正當她愁眉不展的時候,醫生告訴她,因為她家是建檔貧困戶,可以享受大病醫保、重病兜底等政策,能省去大部分費用,這才讓陳芳的“謊言”可以持續下去。
在銅梁區人民醫院,記者見到了何明輝的當次化療費用清單,其住院總費用為3767.73元,其中統籌報銷1975.34元,大額報銷621.28元,民政救助金額372.76元,醫療基金救助233.19元。出院時,自付只有565.16元。
“幸好有兜底政策,自己花的錢少多了。”陳芳感慨道。
健康扶貧點亮貧困群眾的希望之燈
事實上,小夢琪、琳琳、何明輝都是受益于健康扶貧優惠政策,得到救治。比如琳琳是重慶市人民醫院實施的“結愛童心”先心病關懷志愿服務項目受益者。重慶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陳灝介紹說,目前,他們已在全市開展先心病患兒義診篩查超過5萬余人,累計救治354名患兒;開展出院患兒回訪活動,回訪里程達2萬余公里;慈善基金會資助住院費共計261.1萬元,醫院資助住院費共計66.38萬元。
重慶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說,自啟動健康扶貧工程以來,我市全面實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個一批”行動,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截至目前,全市貧困人口9種大病集中救治2.5萬人次,救治進度98%;慢病簽約服務管理10.99萬人,占需服務人數的96.3%;重病兜底保障3.2萬人,占需保障的95.8%。
這些實實在在的措施為相當數量的貧困家庭解決了后顧之憂,點亮了貧困群眾的希望之燈。來自市衛計委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全市已脫貧40萬戶143萬人,未脫貧7萬戶23萬人,其中因病致(返)貧家庭4萬戶13萬人,比2014年建檔立卡時減少75.7%。
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李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