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云陽網訊(記者 劉興敏)10月11日至15日 ,中國民族電影委員會秘書長孫強帶領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一行五人到云陽采風,考察挖掘主旋律電影題材。
采風組來到養鹿鎮,看到白巖山半山腰和麻柳壩橫成排、豎成列的標準化園區,看到碧綠的澎溪河兩岸長著累累果實的柑橘,十分驚嘆。采風組詳細詢問了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情況。
近年來,養鹿鎮大力發展晚熟柑橘,在海拔400米以下種植鮑威爾、W·默科特等優質晚熟柑橘2.38萬畝,人均增收2000多元,當地村民也因發展柑橘產業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座談會上,采風組一行與該鎮基層干部、一般農戶、貧困戶、產業大戶等進行了交流,分別就柑橘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辦法等方面進行了探討;聽取了駐村工作隊干部張玉霞帶著一家三代參與扶貧的故事,以及黨委政府、基層干部和農戶在產業發展中的艱辛歷程。采風組認為,養鹿鎮的干群干勁足、產品質量高、產業規模大、產業景觀美。
“送郎送到豇豆林,手摸豇豆訴苦情……”在清水土家族鄉,采風組被一首土家民歌深深地吸引住了。由于該鄉地處龍缸5A級景區,鄉里按照“宜農則農,宜商則商”的原則,因地、因人施策,在景區沿線發展旅游服務業,在周邊村發展蔬菜種植、養殖業,分別在高海拔不同的高度種植黑桃、葡萄、脆李、紅心柚等,讓老百姓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采風組聽取了“不脫貧不談戀愛”“不脫貧不結婚”“不脫貧不退休”的感人故事。采風組一行從民謠“吃水不用抬,走路不濕鞋,房屋磚瓦蓋,村莊亮起來”了解到了當地老百姓的富足生活。
采風組還到深度貧困鎮泥溪鎮觀看了黑木耳產業,體驗了龍缸景區玻璃棧道的步步驚心、云端廊橋的驚險刺激,了解了張飛廟厚重的“忠義”文化和月光草坪、水上花園、石來運轉等環湖綠道上重要節點給老百姓創造的更多休閑的城市空間,感受到了我縣干部對城市建設和干事創業的決心和信心。
采風組表示,他們還將組織采風團隊進一步深入生活,采寫、挖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一場戰勝貧窮的“人民戰爭”中的感人故事,將故事搬上熒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