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來,南川區強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大力實施“改路、改廁、改水、治污、增綠”五大工程,農村環境越來越好。圖為美如山水畫卷般的興隆鎮永福村李家灣。 通訊員 夏于洪 攝
重慶日報訊 (記者 陳維燈)國慶前夕,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為加快推進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建設宜居宜游美麗鄉村,把重慶建設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我市未來三年內將完成21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項目。
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截至2018年9月底,全市已完成約1300公里農村生活污水管網建設、65座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技術改造、27萬頭生豬當量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任務。
此外,我市已下達2018年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7394萬元,用于支持全市13個區縣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下達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414萬元,用于支持南岸區生態振興試驗示范工作。
采取項目化、事項化、清單化形式,我市部署了未來三年農村垃圾治理、“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重點任務,確定了21個重點項目,并針對重慶實際,加大農村戶廁改造和入戶道路建設力度。
為此,我市將著力構建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資金來源主要有三個渠道:
一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建立健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所需資金納入預算,同時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確保財政投入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標任務相適應;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規范有序吸引金融資金投入,積極爭取政策性金融機構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信貸支持,支持收益較好、實行市場化運作的農村基礎設施重點項目開展股權和債權融資;
三是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完善農民參與引導機制,鼓勵農民投工投勞參與建設管護。創新投融資模式,充分調動社會資本投入積極性,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建設運營。
在相關基礎設施建成后,我市將著力健全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管護長效機制,激發農民建設美麗家園的自覺性、主動性。
首先是用規劃進行管理,堅持把制定村規劃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第一道工序。2019年,我市將全面完成鄉村建設規劃編制或修編,實行多規合一。堅持鄉村建設先規劃后建設,做到農房建設有規劃管理、行政村有村莊整治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合理分離,優化村莊功能布局,實現村莊規劃管理基本覆蓋。
其次是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農村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充分考慮農民承受能力和意愿,建立財政補助、村集體補貼、農戶付費與投工相結合的管護經費分擔和保障制度。
同時,我市還將探索專業化市場化的管護機制,加快培育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市場主體,營造有利的市場和政策環境,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垃圾污水處理設施投、建、管、運。
在項目審批方面,我市將進一步精簡優化,支持村級組織通過“一事一議”等方式讓農村“工匠”帶頭人等承接農村人居環境小型工程項目,引導當地農戶參與項目建設及運營維護管理,激發農民參與建設美麗家園積極性。
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我市還將逐步建立完善區縣和市級部門生態振興聯系機制、工作通報機制、工作推進機制、督查評估機制、動態管理評估機制等5個方面制度。
各區縣將以“五沿”區域為重點,突出問題導向,科學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第一仗。
此外,我市將加強對鄉村振興試驗示范區縣的調研,督促指導區縣合理確定試驗示范的目標任務和推進步驟,爭取早日見效果、出經驗、樹樣板、立典型。
下一步,我市將按照國家即將出臺的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方案要求,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等工作,盡快啟動“鄉村生態振興暨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方案”和“鄉村生態振興工作體系評估指南”編制工作。
本版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