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文藝創作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講話系統論述了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地位,深刻揭示了優秀傳統文化對文藝創作的時代價值,科學闡明了文藝創作過程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為推動新形勢下黨的文藝工作大發展大繁榮指明了方向。
要文藝精品迭出,這不僅是對文藝創作者的考驗,更是對整個文藝創作環境的考驗。對于文藝創作來說,尤其是文藝精品創作來說必須有根基,而其根基就是傳統。一方面,傳統尤其是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往往是一種文明區別與其他文明的根本所在;另一方面,發揚傳統根基也是文藝創作的“比較優勢”,因為這樣的傳統是別的國家所沒有的,從而讓文藝創作出來即能顯得與眾不同。有鑒于此,我們可以大膽地說,文藝只有根植于傳統之中才能開出燦爛的花朵,文藝只有根植于傳統之中才能確保精品迭出。
在5000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的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尤其在放眼全球化時代世界潮流的過程中,審視本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尤為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創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這就要求文藝創作既要從現實生活中找尋素材,又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一方面,優秀傳統文化為文藝創作提供了基本的價值追求和原則遵循。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屬于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范疇,而“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至今仍有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價值。同時,“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有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這些也都是從事文藝工作必須傳承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優秀傳統文化是文藝創作的重要素材。習近平總書記以好萊塢拍攝的《功夫熊貓》、《花木蘭》等影片取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為例,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這不僅要求我們破除“以洋為尊”、“唯洋是從”等錯誤趨向,堅決反對“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等錯誤思潮,還要求我們牢固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素材,創作出一批以中國歷史、優秀傳統文化為題材的文藝作品。
葛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