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鄉村旅游完全可以帶動農民創業、實現農業增收、促進農村富裕,這是一條大有作為的道路。但發展旅游產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旅游業牽涉面廣、關聯度高,發展旅游需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支持,對旅游業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設計、開發、管理與控制,把它做為一項事業來做,才能保障鄉村旅游業均衡、持續、健康發展。
完善規劃、合理布局
鄉村旅游點的規劃,要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則,結合當地資源與風土人情,避免出現開發建設上貪大求洋、追求豪華、脫離樸素、自然協調這些基本原則的情況;對重點村加強培育和扶持,對水源保護和缺乏發展潛力的村進行適度控制,注重生態與資源保護。建議制定《鄉村旅游規劃》,充分結合當地資源和風土人情,形成自身特色,從而使的發展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
單打獨斗的鄉村游要發展畢竟不像城市市區內的成片景區那么容易,政府必須制定一些政策來扶持鄉村旅游業發展,對農家樂旅游創辦條件、管理措施、扶持政策作出明確規定。要制定出臺《“農家樂”管理暫行辦法》,并按照《農家樂旅游建設標準》,將“農家樂”經營納入規范管理的軌道。
打造鄉村游精品
鄉村旅游點,要結合農業生產,發動農民參與,搞挖掘民俗風情,讓游客參與性強的農事活動,讓游客的休閑旅游活動和農業生產及農戶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的項目。正確把握鄉村旅游消費者需求的實質,確保鄉村旅游的鄉土氣息,注重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發展。鄉村旅游作為近些年新興的旅游產業,其產品必須突出其休閑特色。產品形式應繼續呈現多樣化,提高產品的品味和檔次。要充分利用鄉村“環保、生態、綠色”理念,立足本地資源,突出特色,實現多目標、多層次、多途徑、全方位的綜合發掘,以豐富的旅游內容吸引游客。
加大基礎投入
近幾年各級政府和廣大農民的共同努力,農村的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但在偏遠的山村,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仍然較大范圍存在。作為鄉村旅游點,必須加大投入,完善游客所需要的各項硬件設施,使游客進得去、出得來、看得到電視、打得通電話,玩得好電腦。由于農村自身經濟的薄弱,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要給予較大的資金支持。要根據都市旅游者的需求特征,合理修建與環境相協調的道路、廁所、停車場等設施,在保持鄉野農村鄉土氣息的同時,注意旅游環境特別是接待設施的衛生標準,使其達到都市旅游者可以接受的水平。
加強宣傳推廣
政府必須承擔起鄉村旅游宣傳推廣的責任。除了部分實力較強的企業外,為數眾多的農村個體鄉村旅游經營戶不可能獨立宣傳促銷。政府應該適度投入資金,制作宣傳手冊,在各類旅游節慶活動中進行鄉村旅游促銷。對部分經濟實力較強的村集體,可以激發農民的參與熱情,形成鄉村旅游聯合體,引導農民學會自我包裝、統一營銷的本領。充分利用報紙、電臺、電視、網絡等各新聞媒體,廣泛宣傳鄉村旅游產品,正面引導鄉村旅游,推動業態的良性發展。達到形成規模和品牌的鄉村旅游產品,要搞網絡營銷,要及時通過加強與旅行商的合作,實現與旅游客源市場的無縫對接。不僅要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凸現旅游,還要在環境綠化和服裝設計等小事件和小細節上宣傳旅游。同時,要提煉出諸如“桂林山水甲天下”、“好客山東”等朗朗上口、經典和凝練的標語和口號,讓人贊不絕口、過目不忘,使人產生一種迫不及待的出游沖動。
葛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