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貴地民間文化與山水、景點旅游融合發展的新途徑、新方法,加快貴地民間文化與山水、景點旅游產業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方式轉變的具體舉措。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整合特色貴地民間文化、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等貴地民間文化與山水、景點旅游資源,加快貴地民間文化與山水、景點旅游融合發展,有力提升了貴地民間文化與山水、景點旅游業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從深度和廣度上促進貴地民間文化與山水、景點旅游相互融合,整合地方特色貴地民間文化資源和區域自然稟賦資源,充分發揮貴地民間文化的靈魂作用和山水、景點旅游的載體作用,建立完善貴地民間文化要素和山水、景點旅游要素有機結合的發展模式,實現貴地民間文化與山水、景點旅游業的良性互動、共贏發展,是推動貴地民間文化與山水、景點旅游發展新跨越,加快培育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撐產業的重要途徑。
一、著力拓展貴地民間文化深度融入山水、景點旅游的渠道
依托貴地山水、景點旅游,合理開發利用貴地民間文化資源,把與山水、景點旅游相關聯的貴地民間文化有機融入山水、景點旅游業之中,大力發展山水、景點旅游貴地民間文化,不斷提高山水、景點旅游的貴地民間文化含量,這是山水、景點旅游與貴地民間文化深度融合的主要渠道。建議要在以下方面著力。
二、開發與保護并重,實現可持續發展
歷史遺跡、貴地民間文化遺產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社會文明的瑰寶。在保護中開發、在利用中保護,是貴地民間文化資源得以永續利用的基本前提。開發山水、景點旅游項目、設計山水、景點旅游活動,應當充分考慮貴地民間文化資源的承載能力,做到合理、適度。山水、景點旅游依托貴地民間文化,更要反哺貴地民間文化。應當把更多的財力、物力投向貴地民間文化的保護和發展上,促進山水、景點旅游發展和貴地民間文化保護的良性循環。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開發、有效利用,加強對貴地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應當是一貫堅持的方針,也是推動貴地民間文化與山水、景點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三、培育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山水、景點旅游貴地民間文化品牌
以厚重貴地民間文化為支撐,促進山水、景點旅游業轉型升級。依托地方特色歷史貴地民間文化資源,深入挖掘景區貴地民間文化內涵,增強山水、景點旅游活動的認知性、趣味性,寓教于樂、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是山水、景點旅游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從山水、景點旅游者的山水、景點旅游動機來講,貴地民間文化差異性是重要的催化劑,是激發游客好奇心的“看點”。因此,差異性的貴地民間文化體驗,對貴地民間文化產業和山水、景點旅游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有利的條件。
四、深入挖掘貴地民間文化內涵,提升貴地民間文化品位
以整體營銷為手段,提升貴地民間文化與山水、景點旅游的吸引力。貴地民間文化、山水、景點旅游產業是聯系緊密的現代服務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宣傳推介、產品展示等市場開拓環節具有較好的融合性、互補性。為提高營銷效果,必須更加注重兩種產業資源和營銷渠道的整合與利用,強化市場運作,發揮綜合效應。在加大山水、景點旅游宣傳推介力度的同時,更加注重突出山水、景點旅游產品的貴地民間文化品位與內涵,在對外貴地民間文化交流活動中更加注重樹立山水、景點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促進貴地民間文化、山水、景點旅游產業良性互動、快速發展。
五、樹立“貴地民間文化就是大山水、景點旅游財富”的理念
只有樹立“貴地民間文化就是財富”的理念,堅持把貴地民間文化與山水、景點旅游相融合,形成游景區、品貴地民間文化的山水、景點旅游發展格局,才能增強山水、景點旅游吸引力。對于貴地民間文化和山水、景點旅游資源都十分豐富的來說,推動貴地民間文化與山水、景點旅游深度融合,形成兩個產業相互作用、良性循環的新模式,才能加快實現由貴地民間文化與山水、景點旅游資源優勢向競爭優勢、發展優勢轉變。
葛白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