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彭氏宗祠又名彭家樓子,位于重慶市云陽縣鳳鳴鎮黎明村,小地名瓦琢溪。彭氏宗祠坐西向東,占地3500平方米,是祠堂與塢堡結合的群體建筑,集祭祀、防衛、住宿為一體,布局嚴謹,規模宏大,紋飾精美。祠內現存近代著名書畫家彭聚星書畫石刻13處,是研究晚清川東民居防衛性建筑風格和造型藝術的重要文物史料。
2013年5月,云陽彭氏宗祠被國務院核定并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考證,彭氏宗祠始建于公元1803年,全面完工于1823年,工期耗時20年,是巴渝地區僅有的一座保存最為完整、建筑最為奇特的清代地主莊園。
彭氏宗祠為封閉型城堡復式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積2561平方米,由前門廳、正門廳、享殿、戲樓、天井、城墻、圍墻、廂房、箭樓及四角炮樓組成。院中心系石木結構九層樓閣式三重檐四角盔頂塔樓,樓高37米,下部六層為石砌墻體,墻厚1.3米。建筑形勢宏偉,布局嚴謹,造形古樸、典雅、雄奇,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建筑藝術風格,因此是云陽縣難得的重點人文景觀,同時也是有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字招牌的景區。
在中國景區經營中有一個現實,凡是有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招牌的一定是熱門景區。國內就不多說,重慶市內的大足石刻、合川釣魚城、忠縣石寶寨、奉節白帝城、梁平雙桂堂、張飛廟都是“國保”單位并具有4A以上資質,也是耳熟能詳的著名景區。
云陽縣在旅游景區景點開發中,彭氏宗祠有著寶貴的歷史價值和豐富的人文內涵,這些資源既是云陽的,也是重慶的,也是中國的。要深度挖掘彭氏宗祠的歷史、科學、藝術和社會價值,講好故事、做好宣傳、擴大影響,讓全重慶,全中國都知道。對彭氏宗祠的開發與利用,不能只局限于彭家樓子一處建筑,其附屬的彭氏清代老屋古建筑群(縣級文保),相距不足一公里的石榴園清代建筑群(縣級文保)都要高規格規劃其中,進行整體包裝打造,把規模做大做強,景區的基礎設施要按5A級景區標準建設,杜絕不滿意的返工重建,要與本地的農耕文化,田園山色,風土民情相結合。本地的亞亞戲、板凳龍、皮燈影、舞獅已傳承幾百年,彭氏宗祠及周邊的田園風光,本身就是一幅美麗而壯觀并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風景畫,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和游客的喜愛,而今與云陽張飛廟、太地花千谷、普安恐龍化石地址公園、龍缸景區、南三峽景區聯系在一起,構成了云陽境內一條自然而靚麗的大旅游景區帶。
如今對彭氏宗祠及其附屬建筑群的開發利用,有著成熟的人際基礎和政策優勢,重慶市及三峽庫區各區縣把發展大旅游做為頭等大事來抓已成為共識并已行動,有許多優惠優先的政策支持。在彭氏宗祠所在地的云陽縣鳳鳴鎮黎明村,許多村民都是彭氏宗親及彭家后代,他們有著對彭氏宗族深厚的情感,對彭氏宗祠及其附屬建筑群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實質也是對彭家建筑和彭家文化最好的保護,他們強烈要求政府部門早開發早利用,因此、開發中的農房拆遷,人員遷移,道路和景區建設的耕地補償都相對易行,景區發展后,本地村民的就業機會也將大大增加,為脫貧致富奔小康,真正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是個積極的貢獻。
王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