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云陽網訊(記者 王彬彬 實習生 陳美岑)6月22日,全市自然保護地大檢查大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我縣認真組織收聽收看。
自然保護地是自然生態空間最重要、最精華、最核心的組成部分,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首先要抓好自然保護地的保護。為此,全市將對各級各類共200余處自然保護地進行拉網式大檢查大整治,其中重點檢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生態公園、自然遺產地,以及市級自然保護地和主城“四山”。
會議指出,大檢查大整治將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整改的要求,將檢查與整治結合起來,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治標與治本結合起來,著力實現三個目標。
一是摸清底數,查清問題。搞清楚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的數量、面積、級別、功能區劃、管理機構配備等基本現狀,同時,要查清問題所在,對檢查出的問題列清單、建臺賬,為下一步整合、優化和完善各類自然保護地提供決策參考。
二是推動確界立標工作。對還沒有勘界落界、立標劃線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一定要納入重點整改對象,立查立改,切實保障自然保護地的有效管理。
三是預防和遏制自然保護地生態破壞問題。對發現的問題,不回避、不推諉,不等待、不觀望,著力加以解決。對存量問題,積極主動逐步解決;對增量問題,堅決遏制,不能再發生;對具體問題要做到一戶一策、一區一法;涉及違法違規的,要依法嚴厲打擊。
會議強調,當前,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依然存在矛盾,鞏固和擴大保護成果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各級各地要通過此次大檢查大整治,研究長效政策,從根本上破解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面臨的矛盾;要通過創新監管方式,加強日常巡護,實行全方位監管;要強化責任追究,嚴肅查處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該約談的約談,推動約談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公開化;要理順管理體制,明確管理責任,切實提高保護管理水平,避免多頭管理造成管理真空;對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原住民的生態移民問題,要及時研究主動搬出自然保護區的相關政策,鼓勵搬遷。
副縣長劉新民在云陽分會場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