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云陽網訊(記者 王彬彬 實習生 陳美岑)6月8日,記者來到云江大道地下商城235號門鋪上,楊暑蘭正在為顧客縫補衣服。楊暑蘭今年46歲,是一名縫補工,從事縫補時間有30余年時間了。
一臺縫紉機、十幾轱轆線,外加一張板凳,便是縫補工楊暑蘭全部家當了。店面不大,里面掛滿了顧客送來的衣物。
“如今像我這樣的縫補小店很少了,我是專門為市民縫、補、改衣褲的。”楊暑蘭說,“別看我每天很忙,賺不了幾個線。有時候幾塊錢的工錢卻要耗費一兩個小時。就拿修補男襯衣的領子來說,別看工錢要10元錢,但過程極為繁瑣。”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抱著這種觀念的老人時常拿著陳舊衣服來讓楊暑蘭縫補。“有些老年人喜歡念叨過去衣服的材質、面料、做工,我特別理解這些老年人的念舊心情。”楊暑蘭笑著說,“有一次,一個20多歲的姑娘拿來一件舊衣服讓我給她補,我問她為啥不買一件新的,姑娘說,一是因為衣服是男朋友買的,二是因為節約一點是一點。”
提及縫補這個職業的前景,楊暑蘭并不看好,她笑說說:“我干這行工作,目的只有一個,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方便顧客,特別是一些懷舊的老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