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30日,中央歌劇院在北京天橋劇場演出莫扎特經典歌劇《魔笛》。 本報記者 盧 旭 攝
沒被邀請參加蟠桃會的孫大圣,一氣之下,偷了仙桃,還把太上老君的仙丹當糖豆兒吃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朗朗上口的“新學堂歌”唱出的都是經典古詩詞;勇敢的王子去救一位美麗的公主,他一吹響魔笛,森林里所有動物都跟著起舞……時值六一國際兒童節,國家藝術院團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各種藝術門類的精彩演出,讓孩子們在笑聲中走近高雅藝術。
6月1日,中國國家京劇院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小劇場,為小朋友們準備了折子戲專場,《小放牛》《三岔口》《秋江》《鬧天宮·偷桃盜丹》4出折子戲,形式靈動、幽默詼諧?!缎》排!沸枰輪T邊唱邊舞,文舞并重;《三岔口》的道具只有一張桌子,武生、武丑兩名演員,僅憑肢體動作,表現黑暗中的打斗;《秋江》中,艄公和小尼姑只用一支船槳,表現上船、行船、下船的過程;《鬧天宮·偷桃盜丹》里,武生演員不僅要塑造一個有點頑劣的孫大圣形象,還要展示各種高難度技巧。別看這4出折子戲的劇情并不復雜,但都是“吃功”的戲,足以為小朋友展示京劇唱念做舞的魅力。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為孩子們帶來的“新學堂歌”由作曲家谷建芬創作。從2005年起,谷建芬開始為經典古詩詞譜曲,致力于創作和推廣“新學堂歌”系列兒童國學、音樂啟蒙教育作品。在“新學堂歌”的創作中,谷建芬打破界限,融合了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音樂、古典音樂、現代音樂等眾多音樂類型,篩選大眾辨識度高、教育意義強、文化意蘊深厚的詩文經典,清晰地把握詩文中的文化意義、哲學理念、思想內涵、民族精神,以有效的承載模式,準確地傳遞出原有文字在簡潔形式中蘊涵的豐富意義。
目前,谷建芬已完成50首“新學堂歌”的創作,此次音樂會選取了其中的18首,以“養性”“養正”“養志”“養德”4個篇章呈現。參與表演的不僅有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藝術家,還有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藝術培訓學校小東方藝術團、中國東方歌舞團少年合唱團、北京市順義區后沙峪中心小學校的小朋友們。他們中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參與“新學堂歌”的演出,既要學習歌曲的演唱,又要熟記舞臺表演,不論是對導演還是對小演員們都是一次新鮮的體驗和挑戰。
都說莫扎特的音樂最適合少年兒童欣賞,而他創作的歌劇《魔笛》不僅有著童話般的故事,還配以美妙的音樂,特別適合父母帶著孩子觀看。5月30日至31日,中央歌劇院全新打造的歌劇《魔笛》在北京天橋劇場上演,雖然演出有兩個半小時,但觀眾席上的孩子們都被舞臺上奇幻的故事所吸引,安靜地看完了全場。
此次演出,中央歌劇院選擇了2009年國家大劇院、香港歌劇院、挪威國家歌劇院聯合制作的版本,由青年指揮家袁丁擔綱指揮,特邀國家大劇院青年導演沈亮執導,派出中央歌劇院實力強勁的演員團隊,男高音韓鈞宇飾演塔米諾,男中音耿哲飾演帕帕吉諾,女高音李晶晶、郭橙橙分別飾演帕米娜,花腔女高音秦侃如飾演夜后,男低音宋灃潤飾演薩拉斯特羅,中央歌劇院歌劇團、合唱團、交響樂團全體上陣。
為了能讓孩子們看懂歌劇,中央歌劇院不僅將故事的背景設置在了遙遠的東方古國,在舞臺呈現上也充滿了東方奇幻色彩。值得一提的是,演出雖然采用了德文演唱,但對白全部為中文。劇中,帕帕吉諾因為說了謊,被侍女們封住了嘴巴;塔米諾和帕米娜經受了重重考驗,才最終獲得了愛情……孩子們在輕松幽默的故事里,不僅欣賞到了歌劇的魅力,更感受到了誠實、信任的力量。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六一”期間將6臺劇目獻給小朋友:中國兒藝今年首部新戲——兒童劇《鷸·蚌·魚》首輪10場演出在中國兒童劇場假日經典小劇場上演;經典兒童劇《馬蘭花》在中國兒童劇場上演;《成語魔方》系列劇第一部走進北京市豐臺區五愛屯小學和東高地第三小學;《罐頭小人》和《小蝌蚪找媽媽》劇組走進北京市通州區文化館和天津市天津大劇院;人偶劇《西游記》還走出國門,受邀參加俄羅斯彩虹藝術節,為國外的小朋友送去節日的祝福。
為了讓更多小朋友有機會感受戲劇藝術的魅力,中國兒藝舉辦“溫暖童心‘六一’大型公益演出活動”,聯合故宮博物院、北京晚報、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派發公益票,邀請孤殘兒童、低保家庭等困難群體走進劇場,觀看中國兒藝經典劇目《馬蘭花》。今年“六一”適逢劇院建院62周年,中國兒藝特聯合北京交通廣播征集了62個出租車司機家庭,為平時辛勤服務他人的司機朋友們創造一個陪伴孩子的機會。
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說,中國兒藝希望通過公益演出將精彩的劇目送到孩子們身邊,讓困難群體的孩子同樣享有豐富的、高質量的文化生活,讓更多孩子度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節日。
(記者 劉 淼 王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