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這么大的雨,出去吃飯肯定要打濕衣服,我們點外賣吧。”近日,云陽高溫、暴雨等極端天氣頻現,每逢暴雨天氣,便有不少上班族拿出手機在外賣app上點單,等待“外賣小哥”送飯上門。外賣配送讓市民足不出戶便可享用美食的愿望得以實現,而以“互聯網+”為基礎,智能手機、外賣平臺的更新及完善則讓大家逐漸接受并認可線上點單、外賣配送的消費方式。與此同時,云陽外賣行業也開疆拓土,并在增加就業、優化配送服務等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頻頻“爆單” 全城每日外賣訂餐近5000單
記者從縣工商局了解到,目前云陽共有兩家外賣公司,一家是美團外賣,一家是餓了么外賣,兩家公司均于2016年進駐云陽,目前美團外賣占有的市場份額達到80%以上。無論是美團外賣還是餓了么外賣,其操作方式和盈利方式都大同小異。例如一家商家進駐餓了么外賣后,將會得到餓了么外賣APP里的一個虛擬店鋪,以及管理這個店鋪的權限。通過上傳菜品圖片、價格信息等資料后,店鋪信息便能被使用這個APP的顧客看到,顧客隨后在APP上進行點單、點評等操作。顧客點單后,商家即時得到提醒,并根據客戶的訂單要求做好菜品進行打包,與此同時,外賣公司也根據系統信息派出騎手前往商家取出食物,及時送到顧客指定的位置。而外賣公司的盈利點則集中在進駐商家的提成和配送費提成。
“我們來云陽時,市場尚未被開發,只有幾家傳統的跑跑公司。”美團外賣城市經理馬姝紅向記者介紹公司的發展歷程,她認為,傳統的跑跑公司存在發展目標不明確、無規則章程等明顯弊端,大部分市場被快速公司瓜分,而給餐飲店送外賣的業務也因為操作不規范,利潤薄弱而不斷削減。即使云陽以互聯網科技為基礎的新型外賣市場沒有任何競爭對手,但是馬姝紅的心里卻半點高興不起來。“剛來云陽時,我已經做好了‘陣亡’的準備,預計云陽每日外賣訂餐不會超過2000單。”馬姝紅說起了此前所做的市場調查結果:一是云陽流動人員不多又沒有高校,外賣需求不大;二是較多年輕人外出務工,許多中老年人不懂得如何操作外賣APP。有鑒于此,馬姝紅及其團隊都對市場持悲觀態度。
即使前景不明朗,但是公司團隊還是擼起了袖子,準備打場硬仗。萬事開頭難,在市場推廣階段,市場人員挨個到餐飲店向老板介紹美團外賣APP的好處及使用方法,大多數商家不是認為在網上做生意不靠譜,就是不愿意拿出營業執照登記怕被騙。幾天下來,市場員嘴皮都磨破了,愿意進駐的商家卻寥寥無幾,公司決定換一個突破方向——先把有意愿做的商家做實做好,然后吸引別的商家。通過策劃一系列的營銷宣傳活動,美團外賣打造了“粥小姐”“羅家私房菜”等幾個“網紅”外賣店,同時,使用美團外賣APP的用戶也不斷增多。看著外賣騎手在這些店排著隊等候取外賣,商家們也看到了商機,紛紛找上門來要加入進來,至此,云陽外賣行業才真正推開了市場的大門。
據了解,目前全城每日外賣訂餐近5000單,在暴雨、高溫、寒冷等極端天氣常常發生“爆單”,即明顯超出日常訂單數。“我們店的地理位置沒有優勢,以前生意不好,差點沒堅持下去,進駐外賣公司后迎來了春天,現在主要是靠外賣訂單盈利。”位于濱江路樓子包公園附近的一家餐飲店老板說。當記者問到現在對市場有沒有信心時,馬姝紅高興地說:“現在對市場前景很看好,無論是商家還是市民,大家對外賣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可供挖掘的市場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