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 綠色發展為主線 生態經濟爭示范" />
![]() |
美麗宜居的云陽濱江公園沿線 攝/熊彬
大健康
瞄準朝陽產業 打造產業支柱
健康產業是目前最具市場潛力的朝陽產業,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將其稱為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
去年9月,《云陽縣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1)》出臺,為云陽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勾勒出一幅宏偉藍圖。
規劃明確了云陽“一核二區多基地”的健康產業發展空間布局。提出到2021年,全縣健康產業將在文化旅游養心、休閑運動養身、幸福益壽養老、健康食品、醫藥產業、醫療服務六大領域實現突破,叫響“萬里長江、天生云陽”品牌,基本建成覆蓋全生命周期、業態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體系,著力構建渝東北衛生與健康高地、康養示范基地、旅游文化養生健身目的地、綠色健康食品供給地,努力打造“生態健康產業強縣”。
到2021年,云陽的大健康產業產值將達到200億元,占GDP的10%左右,成為全縣重要的支柱產業。
大數據
緊扣時代脈搏 培育全新業態
發展大數據被寫入十九大報告。云陽要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發展大數據是兼顧生態與發展的不二選擇。云陽距離主城區300多公里,剛好是設置數據節點和數據災備中心的最佳距離。
1月21日,云陽縣人民政府和華為公司在深圳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大數據平臺共同打造云陽云計算大數據產業。按照規劃,云陽將組建大數據產業發展機構,統籌全縣資源強力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建設大數據產業園,集聚大數據企業和通訊運營商;建設高新技術企業、通訊運營商的大數據節點城市和重慶大數據災備中心;匯聚政務數據、行業數據、互聯網數據、純線下數據等數據源,搭建區域數據中心;與高校合作,實施大數據人才培育工程,培養數據采集、加工處理、運用的基礎人才;以大旅游、大健康等優勢產業為切入點,推動大數據產業應用,建設大規模的數據處理基地;吸引大數據企業落戶,通過挖掘大數據潛在價值,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空間。
“雙五十”城市建管走進新時代
2016年初,市政府通過云陽建設“50萬平方公里、50萬人口中等城市”的規劃。云陽的城市發展由此拉開全新格局。
去年,云陽加快構建“兩環四區”城市骨架。東部新區商住集群基本形成,水口工業新區建設穩步推進,黃石高鐵新區完成控制性詳細規劃,長江最美濱江濕地公園環湖綠道亮點頻添,全縣建成市級美麗宜居村莊2個、綠色示范村莊10個。
走進新時代,“雙五十”城市建設管理和大旅游產業、大健康產業一起,成為云陽著力推動的重大專項工作。
今年,云陽擬新增城鎮人口2萬人以上。啟動內環復興至北部新區段建設,開工外環大道黃嶺長沖段;推進北部新區“三年成市”,貫通迎賓大道和北城大道,建成投用云商大廈,開工建設曙光立交、迎賓大道改擴建二期,新增入住人口1.5萬人以上。
同時,以高鐵站場為核心,加快推進黃石高鐵新區開發建設進程。啟動水口工業新區商住房開發,開工建設職教中心實訓基地;精準謀劃2019年度后續項目;嚴格執行后續項目“三個清零”建設要求,高質量推進后續項目建設。
趙童 彭光燦 劉玉珮
圖片除署名外由云陽縣委宣傳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