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不移跟黨走,凝心聚力干事業,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在三峽后續工作的方方面面,著力實現移民生活更富裕、生態環境更秀美、地災防治更安全。”1月25日,縣移民局局長劉道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三峽后續工作在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上如何發力?劉道春說,縣移民局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三峽后續工作中,堅持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的位置,圍繞“一江四河”水域水質、消落區岸線環境綜合治理、生態屏障區建設,在水污染防治、屏障區建設、岸線環境治理、消落區管理、防洪庫容監管五個方面持續發力。
當前,云陽全縣上下正在按照“景區景點、全域全季”旅游戰略,大力實施大旅游產業。在三峽后續工作中,如何做到環境保護與生態旅游緊密結合?劉道春表示,縣移民局將努力配合全縣旅游發展大態勢,助推生態旅游項目。在三峽后續工作一期、二期實施規劃中,重點支持了縣城景區和張飛廟、龍缸景區。
今后,縣移民局將重點做好三個方面事情:一是策劃支持旅游發展與扶持類項目,進一步提升龍缸、張飛廟等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如龍缸景區大安洞片區、一群羊片區基礎設施完善工程,張飛廟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等工程。二是策劃支持保護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項目,進一步提升景區的文化內涵。堅持搶救性保護與旅游開發并重的建設策略,努力將宋蒙戰爭遺址群——磐石城保護項目納入三峽后續工作三期實施規劃。三是策劃支持“一嶺一帶一屏障”等生態環境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以縣城為主的景區承載能力,如龍脊嶺公園三期建設,環湖綠道綜合整治工程,穆龍山、盤龍山生態屏障區建設等。努力把生態和生活、旅游和休閑、保護和開發等有機整合,實現城市功能互補,提升城市品質,增強旅游發展的后勁與活力。
(記者 楊梅娜 實習生 饒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