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支付寶發布2017年全民賬單。賬單包括網購、信用卡還款、轉賬、手機充值、線下付款、生活繳費等個人用戶全年總支出,一時間,云陽人的微信朋友圈里幾乎全是“剁手黨”的“哀嚎”。
從這一新現象中可以看到,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市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改變:如今,不管是吃飯逛街看電影,還是買菜停車交電費,只要帶一部手機,就能完成各種日常消費。
手機在手 萬事不愁
移動支付已經滲透到市民的日常生活,“掃一掃”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市民紛紛表示:“手機在手,萬事不愁。”
1月15日,記者走進位于云江大道的新世紀一家蛋糕店發現,進店消費的10位顧客中有5位使用微信支付,3位使用支付寶支付,僅2位使用現金支付。
“移動支付方便快捷,我從早餐到宵夜、購物、打車基本都使用移動支付,就算去菜場買菜也是使用移動支付。”顧客劉文龍說,每月工資的80%以上都貢獻給了移動支付。
移動支付不僅讓消費者感覺更便捷,也給商家帶來了便利。
“以前,消費者現金結賬時,掏錢包、找零至少一分鐘,如果遇到柜臺零錢不足則耗時更久。”該店銷售員李文蘭告訴記者,現在來店的顧客超過70%都習慣選擇用移動支付,有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方式,交易十分快捷。
記者走訪發現,縣城各大超市、服裝店、小吃店以及小菜攤鋪上都擺放著支付寶的“掃一掃”和微信的“掃一掃”。
“我們賣菜的就是賺一角兩角的,可更多的時候顧客不愿意給這種小錢,現在通過微信“掃一掃”,就不會存在這種現象了。”富正農貿市場的菜販黃文靜說。
市民跨入無現金時代
以前人們出門就怕忘帶錢包,而如今很多人出門根本就不帶錢包,只要帶一部手機就可以了,因為即使是家門口的商店都可以使用微信或支付寶支付。
“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卻變成了現實。”家住濱江社區悠然居小區的市民李興說,他家附近的便利店、餐廳、電影院、服裝店都可以使用移動支付,出門只帶手機早已成為習慣。
“有了移動支付,我的錢包算是‘解放’了。”另一市民說,以前揣著錢包老是覺得不安全,找零擔心收到假幣,現在一部手機就搞定一切。
記者對50名不同年齡階段的市民做了一個微調查,了解到移動支付已滲透到了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35名市民在消費時選擇使用移動支付,15名市民外出時不帶現金,已習慣只帶手機。
移動支付多元化
“原來支付寶不只有付款的功能,還能做公益,既實用又有意義。”1月15日,正在超市購買食品的市民汪文麗告訴記者,她一年前就使用支付寶支付各種費用,有一次,她發現了支付寶APP的另一項功能——通過使用的次數參與公益活動。“去年我就通過捐贈行走的步數、線下支付等行為,參與了15個公益活動。”
如今,支付寶等移動支付平臺功能豐富, 除了支付功能外還設置了很多場景,市民在使用移動支付時可以通過特定場景表達自己的愛心,參與網上各種公益和環保活動。
此外,各移動支付平臺推出的優惠活動也讓不少市民獲得了滿滿的幸福感。“微信、支付寶經常開展各種優惠活動,比如支付打折、送紅包等等,感覺特別劃算。”市民陳好美告訴記者,以支付寶為例,從2017年12月開始,支付寶對使用者給予紅包獎勵,只要每日有過支付行為就能抽取紅包。“我現在每天都要登陸支付寶抽紅包,從幾毛到幾十塊都抽到過,無論多少,只要抽到了我就覺得很幸福。”
微信支付、翼支付、財付通等移動支付平臺為了吸引用戶體驗,也相繼開展了優惠活動。
現金支付依然重要
采訪中,記者發現,仍有一部分市民喜歡用現金支付。
現金支付依然是重要的。市民冉元蘇向記者說起了最近發生的一件趣事,前幾天和朋友聚餐后,打上了一輛出租車回家,可發現身上沒有現錢,于是他就詢問司機是否可通過微信支付。司機這樣回答他:“我都是要退休的人了,接受不了新事物,你還是用現金支付吧。”通過這件事,冉元蘇也覺得以后應該帶點現錢在身上。
雖然現在移動支付發展迅猛,現金的使用頻率越來越低,但現金還是很有存在必要的。“一些年紀較大的人,可能適應不了這種新興的支付方式,肯定覺得還是現金方便。”冉元蘇說。
家住杏家灣社區的市民薛華從事金融行業,他說,從安全性上來說,移動支付現金還是最基礎的交易方式,移動支付雖然方便,但同樣面臨著新的風險。“經常在新聞里看到各類網絡詐騙、電信詐騙案,很多市民對此的防范意識不夠,如果一旦遭受損失,可能所有相關聯的存款都會有危險。”他認為,不管是移動支付平臺還是普通消費者,提高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不可或缺。
(記者 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