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石柱縣委副書記、縣長左軍" />
![]() |
冷黃路莼菜觀光園
![]() |
石柱白天池滑雪場
正走上一條綠色生態康養之路的石柱,是如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現“轉型康養、綠色崛起”的呢?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又是如何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呢?近日,石柱縣委副書記、縣長左軍接受重慶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石柱縣把黨的十九大精神扎扎實實地落實在石柱大地上,將中央的戰略決策部署和市委的“八項行動計劃”、“三大攻堅戰”,在石柱縣具體化、實踐化。
一條綠色生態的康養之路
“風情土家,康養石柱”這句推廣語,已讓不少人記住了這座美麗的康養之城——石柱。如今,綠色生態已成為這座城市的代名詞。到石柱享受慢生活,已漸漸成為一種時尚,登山、游湖、騎車、漂流、尋幽、訪古、度假,只要踏上石柱的土地,就踏上了一條綠色生態的康養之路。
近年來,石柱縣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左軍表示,石柱縣在保護生態資源方面,深入實施了環保“五大行動”,認真落實“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縣城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2%。同時,大力開展植樹造林、補綠增綠活動,2017年新增營造林25萬畝,全縣森林面積達25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7.4%。石柱縣先后榮獲“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綠色小康縣”稱號。此外,石柱還全面推行河長制、加快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并取得顯著成效。
大力發展康養產業
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綠色資源,石柱是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源?又有哪些創新舉措呢?左軍表示,石柱縣近年來確立了“轉型康養、綠色崛起”發展主題,提出了發展康養產業、打造康養經濟、建設康養石柱的思路,把以“觀養、住養、動養、文養、療養、食養”為重點的大康養產業,作為石柱發展的第一牽引產業。
采訪中,左軍還特意帶來了石柱特產中藥材——黃連。據了解,石柱是“中國黃連之鄉”,黃連產量占全國60%、世界40%,黃連正是康養經濟中“療養”的重要產業項目。
左軍表示,為打造好康養產業,石柱堅持規劃引領,高水平、高起點實施“六養”方案。同時還依托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完善康養標準體系、指標體系和經營體系,提高康養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此外,石柱還以實施全域旅游戰略為主線,創建大風堡—太陽湖國家5A級景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黃水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三個國字號旅游品牌,推進七曜山國家地質公園、藤子溝國家濕地公園、中國土司城等重大旅游項目建設。以創建“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縣”為抓手,加快發展綠色有機農業,著力打造“源味石柱”區域公用品牌。
左軍介紹,石柱還以黃水、冷水、中益等特色小鎮為示范,策劃并打造一批以產業為核心的康養集鎮群、特色村,不斷擴大“康養石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力爭到2021年‘大康養’經濟占石柱GDP比重達50%以上。”左軍說。
一場硬仗怎樣打贏
石柱是全市14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也是重慶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這場硬仗,石柱怎么打?自開展脫貧攻堅行動以來,石柱已先后實現了65個貧困村、5萬多貧困人口脫貧,但余下的是更難攻克的深度貧困堡壘,石柱具體怎樣來打贏這場硬仗呢?
左軍表示,今年是石柱脫貧摘帽的決勝之年,首先是貫徹“六個精準”要求,對標對表“兩不愁三保障一達標”,花大力氣推進“六個到戶”,讓每一個貧困群眾基本生活有著落有保障。石柱還把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確保今年底村民小組道路通達率達100%、通暢率達75%,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8%;計劃投入6.5億元用于結構調整,力爭到2020年全縣糧經種植比例調整為3:7;還要啟動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并逐步在全縣推廣;狠抓教育、醫療等惠民政策落地,把政策含金量轉化為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重慶晚報記者 唐中明 石柱縣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