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口縣松坤菌草公司食藥用菌大棚內,公司負責人何立坤查看鹿角靈芝生長情況。(本組圖片為本報資料圖片,均由記者蘇思攝)
![]() |
城口縣巴山鎮,巴山湖風光。依托巴山湖和生態魚,這里的村民正在探索一條“靠水吃水”的脫貧路。
最近,城口縣北屏鄉月峰村村民遇上件新鮮事兒:村里掛牌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村民們以土地、現金入股,與城口縣松坤菌草公司合股聯營,全村232戶、931人全都成了年終享受分紅的“股東”。
這只是城口實施“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的一個縮影。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勾勒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發展藍圖。那么,城口縣如何以“三變”改革為抓手,通過激活農村活力來助力鄉村振興?近日,城口縣委書記闞吉林接受了重慶日報記者的專訪。
打好城口獨特的生態牌
重慶日報:北緯31度是中國氣候的南北分界線。在這條神奇的緯度上,有著數不勝數讓人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觀,而位于重慶最北端的城口就在這條線上。那么,城口縣的生態優勢有哪些?怎樣在保護好這些獨特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呢?
闞吉林:獨特的氣候饋贈了城口這一顆“生態氣候明珠”。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6.7%,位居全市第一;生態環境質量也連續7年位居全市第一,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市重點生態功能區。近年來,城口縣還獲得了中國生態氣候明珠、中國綠色名縣等一批國家級金字招牌。可以這樣說,生態已經成為新時代城口的最大優勢、最優資源。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我們將認真落實這一戰略思想,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突出抓好“建、治、管、改、轉”,讓城口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其中,“建”就是建好山水林田湖草綜合生態系統;“治”則是加強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管”即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和執法,守住生態紅線和環保底線;“改”的重點是深化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改革;“轉”則是加快產業轉型,轉變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實現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我們將堅定不移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之路,把城口獨特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具體的實現途徑有三:一是推進全域鄉村旅游,大力推進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區建設,把大巴山森林人家打造成知名鄉村旅游品牌;二是打造九重山風景名勝區和亢谷5A級景區,提升城口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三是推進農旅、農商、文旅融合發展,把旅游業打造成戰略性支柱產業。
“三變”改革激活農村活力
重慶日報:剛才我們提到了發生在北屏鄉月峰村的“新鮮事兒”,月峰村的村民們通過資源變資產的新嘗試,不但盤活了農村土地等資源,村級集體經濟也得到了壯大發展。城口是如何推進“三變”改革的?像月峰村這樣正在進行“三變”改革的村莊還有多少?
闞吉林: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城口來說,發展生態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實施“三變”改革,則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從2017年8月起,我們出臺實施農村“三變”改革方案,大力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著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我們在全縣36個基礎較好的村首批開展了農村“三變”改革試點,目前入股農民達6254戶2.63萬人,吸引了50多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改革,撬動社會資本投入2000多萬元。
重慶日報:目前,城口“三變”改革都有哪些模式?通過實施“三變”改革,最終城口將實現怎樣的目標?
闞吉林:城口在推進“三變”改革的過程中,探索出了“村集體+農戶+公司”生產發展型、“村集體+合作社”資源開發型、“村集體自主經營”項目帶動型以及村文化保護型等多種模式。比如月峰村,便是以“村集體+農戶+公司”的模式,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村民以及城口縣松坤菌草公司合股聯營,共同成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方式來進行的。合作社以100萬元資金和40畝土地入股,建立了120個食用菌標準化大棚,預計實現收益150萬元,屆時平均每戶農戶每年可享受分紅2100元。
目前,全縣其它村的“三變”改革也如雨后春筍般破土發芽,2019年前,全縣所有鄉鎮(街道)將全面推開“三變”改革。到2020年底,城口將基本完成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基本消除農村集體經濟“空殼村”。
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重慶日報:在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初,城口共有90個貧困村、37567名貧困人口,是重慶市貧困程度最深、脫貧任務最重的區縣之一。黨的十九大對脫貧攻堅提出了新要求,城口將如何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闞吉林: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我們將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市深化脫貧攻堅工作會議精神,繼續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黨的建設全局,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我們將重點抓好五項工作:
第一,聚焦深度貧困,解決區域貧困,強化基礎支撐,推進黨建促脫貧,堅決打贏“硬仗中的硬仗”;第二,以做實產業支撐為重點,攻克脫貧產業、住房保障、教育醫療等十大難題,實施山地雞、生豬、中蜂、核桃、中藥材、食用菌、特色雜糧七大農業產業扶貧行動計劃,加快培育一批長短結合的扶貧產業;第三,堅持改革引領,重點是深化農村“三變”改革,盤活資源資產;第四,強化鄉村治理,堅持黨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引導移風易俗,筑牢基層基礎;第五,強化考核巡察,推行脫貧攻堅鄉鎮和部門考核權重分別占60%和40%的分類、常態化考核機制。全覆蓋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察,堅決整治脫貧領域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確保到2019年實現“戶脫貧、村銷號、縣摘帽”目標。
城口全面推進“三變”改革
到2020年基本消除“空殼村”
記者 龍丹梅
近日,城口縣廟壩鎮興旺村建卡貧困戶秦本政拿著個“小本本”領到了500元錢,這讓他十分高興。“小本本”是他的股權證書,500元錢則是今年的統一分紅。2017年,廟壩鎮興旺、香溪兩村共同組建了城口縣旺香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并鼓勵村民以土地、現金等方式入股,村民們因此獲得了首筆分紅。重慶日報記者近日從城口縣了解到,該縣自2017年以來在36個基礎條件較好的村開展了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到2020年,城口將基本消除農村集體經濟“空殼村”。
興旺村和相鄰的香溪村位于崩溪河景區。2017年8月,城口縣在推行“三變”改革過程中,兩個村共同組建了城口縣旺香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主要依托崩溪河景區進行面上保護,點上開發,重點圍繞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打造生態旅游項目和櫻桃溪茶文化生態觀光風景區,增加村民的旅游收入,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旺香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興旺村黨支部書記滕興剛介紹,圍繞“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思路,公司對轄區內的農民土地實行折現入股分紅,其他村民則可以現金入股。秦本政用一畝多土地入了股,并領到了首筆分紅款。
城口位于大巴山深處,其地理條件為“九山半水半分田”,過去,村集體經濟多為“空殼”,根本無力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怎樣激活農村活力,讓小而雜、小而弱的個體農戶經濟實現組織化、規模化發展,從而使農民獲得穩定增收的致富途徑?2017年8月起,城口開展農村“三變”改革,在一部分基礎條件較好的村(社區)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試點。按照“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的思路,指導各村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科學編制規劃,最大程度撬動社會資本進入,采取自主、控股和參股等不同合股方式進行經營。不但打造了一批“股份農民”,也在實踐中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改革途徑。
該縣嵐天鄉紅岸村位于河魚—北屏—嵐天旅游環線上,旅游資源豐富。該村村民以土地(林地)等資源入股,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城口縣嵐天鄉紅岸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以村集體+入股村民+市場經營主體合股聯營模式開展合作,有效利用了當地的鄉村旅游資源。
嵐溪村是嵐天鄉場鎮所在地,有大巴山森林人家近30家約400張床位,閑置房屋200余套約600間房屋。該村引導嵐溪村集體、閑置房屋農戶(房東)與城口縣落紅溪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以合股聯營模式開展合作,推進閑置民房變民宿,促農民增收。
咸宜鎮李坪村則在成立李坪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后,出資收購了轄區內建于明清時期的古建筑“李家大院”,整合相關資金進行維修和打造,不但保護了文化資產,也使之成為村級集體經濟固定資產,帶動旅游產業發展。
……
據了解,在2019年前,城口縣將在所有鄉鎮(街道)全面推開“三變”改革。到2020年底,將基本完成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基本消除“空殼村”,同時建立健全農村“三變”改革長效機制,釋放農村“三變”改革紅利。